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蒙婉清 記者 黃艷)沒有高水平安全,就沒有高質量發展。咸陽市秦都區稅務局創新打造出一整套“全領域覆蓋、全崗位定責、全業務監督、全流程可控、全人員盡職”的全域風險治理體系,將風險治理融入到各個鏈條、環節、流程、崗位和人員之中,對內把控職權強管理,對外精準提效防風險,切實把矛盾消解于未然,將風險化解于無形。
對內控職權強管理 風險化解于無形
一枚印章的重量或許連百克都不到,但是在每一次用印中,印章管理員身上的責任卻重過千斤,一直從事印章管理工作的程丹對此深有體會,因為承擔著“無限責任”風險,也練就了她一雙識別風險的“火眼金睛”。
【資料圖】
據程丹介紹,印章管理工作流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潛在的風險危機,比如“基層單位超越本單位權限對外用印”、“未經有效審批對外用印”、“為謀取私利,擅自對外用印”等,都會給單位帶來隱性風險。
針尖大的窟窿也能透過斗大的風,去年7月份,全域風險治理體系工作正式運行,區稅務局將此項工作進行“高風險”管理,仔細查找可能存在的風險,及時修訂《秦都區稅務局機關印章管理辦法》,繪制出印章使用審批流程圖。
“通過規范印章管理流程,各環節崗位人員職責更加明晰,同時我們將流程再細化,增加了審批、簽字等環節,從源頭排除了風險隱患。”國家稅務總局咸陽市秦都區稅務局工作人員程丹介紹道。
消除監管空白盲區 風險治理全領域覆蓋
風險點就是責任點、防風險就是強管理。秦都區稅務局專門成立了由黨委書記、局長為主任的風險治理委員會,各部門、各科室把風險防控列入日常重點工作,形成了“一把手親自抓風險,班子成員帶頭找風險,中層干部對標盯風險,崗位人員盡責防風險”的格局。緊盯外部稅收流失風險和內部權力運行風險,包括意識形態、行政管理、稅收執法、腐化蛻變、非職務犯罪、稅收遵從6個領域,先后梳理出19個業務類別、兩百余個業務流程風險防控圖和對應的風險防范措施。
每項工作開始前,區稅務局黨委都要將其提前置入全域風險治理流程,按照梳理制度、健全流程、評估風險、落實防范、問責整改“五步法”,由全域風險管理委員會進行分析研判,確定風險等級,實行三道防線管理。第一道防線突出崗位風險,強化自我防控;第二道防線,綜合評價分析,嚴格考核跟進;第三道防線,注重結果整改,促進風險消化。所有風險分為動態風險和靜態風險兩個風險鏈條,實行高、中、低分級分類管理,最終由紀檢組執法效能監察督促整改落實,實現運行流程的整體閉環。
對外防風險提效能 優服務助發展
“稅務管家上門走訪講解政策十分到位,有了稅務干部精心輔導,我們充分了解了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專業貼心的服務讓我們企業有了滿滿的發展信心。”咸陽豐寧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茍小靜感激的說道。
中小企業是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而掌握“獨門絕技”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咸陽豐寧機械有限公司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成為了國內直線導軌的龍頭企業,近年來更是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陜西省瞪羚企業,區稅務局將其在內的9戶“專精特新”企業全部納入專屬“稅務管家”服務,上門對企業進行政策宣傳,解答指導享受政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保納稅人懂政策、會操作,盡享政策紅利和便捷服務。
在全域風險治理體系的指引下,秦都區稅務局不斷優化稅收服務中的執法方式,推動實現隨問隨辦、未問即辦高效互動服務。今年以來,區稅務局聚焦稅費收繳主業,深化重點項目“稅務管家”工作,與區級相關部門建立常態化溝通聯系機制,共配備稅務管家43名,對省、市、區三級133個重點項目進行大走訪。通過建立“一對一”服務企業臺賬和項目進度表,上門對重點項目涉稅事項進行“個性化”精準輔導,將保護中小微企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列為“高風險點”進行全面治理,把納稅人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放在首位,納稅人滿意度年年實現跨越式進位。
國家稅務總局咸陽市秦都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葉小軍表示,目前全局全域風險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也是對風險治理的初步探索,下一步還將繼續豐富和完善這一體系,固底板,補短板,鍛長板,對崗位風險的防范做進一步的研究探索,從而形成對行政管理權和稅收執法權全領域、長效化的風險監督體系,為秦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