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世界消息!“工作室+競賽場”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走出世界技能大賽金牌獲得者

來源:華聲在線2023-05-12 11:47:08

2022年10月,來自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青年教師董青在芬蘭赫爾辛基一舉斬獲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時裝技術項目金牌。如今,她在學校成立工作室,培養技能人才——

“工作室+競賽場”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走出世界技能大賽金牌獲得者


(資料圖片)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王銘俊 通訊員 劉兆波?何帥文 于上琪

5月8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服裝藝術設計學院技能競賽實訓中心內,學生孫福佳頭戴耳機,沉浸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備戰中。

一年前,她的老師董青和她一樣,在這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

從校內選拔,到通過益陽市賽、湖南省賽、全國選拔賽,最終董青于去年10月來到芬蘭赫爾辛基,一舉斬獲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時裝技術項目金牌,實現我國在該項目的“三連冠”,在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的頂級職業技能賽事中,實現了湖南在該賽項中金牌“零”的突破。

如今,曾披星戴月備戰的實訓室成了董青的工作室。正如母校和老師帶給自己的溫暖一樣,董青帶領學生用手中的直尺丈量前路,駛向“技能成才,實現價值”的夢想之岸。

為國家隊成功衛冕

2022年10月的赫爾辛基,空氣冰冷,偌大的競賽場館內卻熱火朝天。20個國家和地區的頂級選手依次排開,他們要在4天時間共18個小時內完成款式設計、立體造型、打板和排料、服裝制作4個項目的考核,而冠軍只有一個。

出師不利!因為場內嘈雜,加之水土不服引起的身體不適,董青在第一個考核項目打板和排料上就因超時被扣分。但高手間的對決,差距往往在毫厘之間。

“靜下來,沉浸到比賽中。”董青想的是,自己從益陽一路過關斬將,代表的是中國最高水平,要把最好的狀態留在世界技能大賽的賽場上。

立體造型考核,要求選手用大頭針、剪刀、坯布完成指定款式服裝的立體造型,董青安靜了下來。只見她手握剪刀,把針包套在手腕上,在一剪一固定中,將腦海中的創意一一還原。每一針下去,角度都是完美的45°,各針保持2到3厘米的間隔,“零點幾分,也要穩扎穩打把握住。”

狀態回來了。設計環節,她抽到的題目是為參加派對的人員設計4套快時尚風格服裝。提供的面料軟滑、易變形,衣領、口袋要求復雜,董青一一應對了下來,設計的服裝線條流暢,夸張腰帶和廓形剪裁更成為符合主題的亮點,盡顯青春巧思。

在最后一項長達12個小時的服裝制作環節,董青好似忘記了這是比賽,已經完全投入到服飾之美中。她設計的馬術裝颯爽美觀,披風腰部兩側開洞,腰帶從洞中穿出,既有設計感還有功能性。

一項比一項比得好,董青慢慢將比分拉回,并實現反超,最終站上了最高領獎臺。

消息傳來,全校轟動。湖南工藝美院黨委書記陳鴻俊說,永不言棄的女生,為國家隊成功衛冕,以實際行動闡釋了美院學子的責任與擔當。學校將一如既往地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塑造學生工匠之魂、錘煉學生工匠之技、引導學生工匠之行,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勞動者、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砥礪前行,技能報國展風采

“衣服是做給人穿的。”登上世界最高領獎臺后,董青仍然記著老師的教導,“熱愛你的事業,成為一名設計師,而不是流水線上的工人。”

1999年出生的董青,在中職畢業后,因獲得省賽一等獎被推薦免試入讀湖南工藝美院。

在這里,老師告訴她,作品的實穿性是關鍵。在準備世界技能大賽期間,組委會提前一個月公布了服裝制作項目的題目,為設計出兼具實用性及美觀性的成衣,董青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了十余套馬術裝并一一試穿。

在這里,董青也有機會在各類大賽中獲得磨礪。她相繼獲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一等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服裝設計與工藝賽團體賽一等獎。

但全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名額只有一個。

學校為董青組織了教學團隊,買來了比賽用的設備和面料,在緊張、重復的集訓中,總有老師在她的身后。

從學校備賽到在北京集訓的一年時間,董青每兩天操作一次制版,裁片數量從10個增加到20多個。在全國頂尖高手十進五、五進一的訓練篩選中,其他隊伍做三到四件成衣,董青就做六件,并獨立完成產品設計、色彩搭配、系列產品開發制作等全部流程。她往往在實訓室一待就是一整天,記不清多少次忙到連飯都顧不上吃,手上磨起的繭子去掉了又長。

春風化雨,資水河畔育英才

在湖南工藝美院,很多實訓室都留下董青訓練的身影,她最忘不了的是老師陳立娟的那間。

“益陽服裝企業少,設計理念相對滯后,如何培養學生,才能讓他們走到更大的舞臺?”2013年,在學校的支持下,服裝藝術設計學院教授陳立娟在自己的工作室內,引入企業項目、競賽項目、教師承接項目,開展項目化教學,這里也成了學生們的實訓室。

“只要學生想學、肯下功夫,他們就可以主動報名,來工作室實訓,我們老師都愿意傾囊相授。”陳立娟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每周至少來5次工作室、每隔一段時間必須產出作品、定期向老師匯報……

業余時間,學生在工作室學習服裝制作的各個環節。一有比賽,師徒便放棄休息,寒暑假都泡在工作室里,并肩作戰。

就這樣,陳立娟帶出了兩位令人驕傲的學生。2019年,董青的師哥譚惠文在澳大利亞舉辦的全球技能挑戰賽上,收獲時裝技術項目金牌,被譽為“湖南最牛裁縫”。

湖南工藝美院校長夏能權介紹,學校搭建“工作室+競賽場”的技能訓練平臺,實施“項目化教學+競賽式訓練”的教學方式,錘煉了學生精湛的專業核心技能,學校有28人獲“全國技術能手”等國家級榮譽稱號。近5年,學生在國家級和世界級技能大賽中獲獎494項,闖出了一條學生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湖南工藝美院之路。

“致用致美”是湖南工藝美院的校訓,也飽含學校對學生的期許。

2020年,作為優秀畢業生的董青應邀留校任教,成為一名青年教師。站在世界最高領獎臺后,她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她立志和學生一道,讓噠噠作響的縫紉機踩踏出人生靚麗的音符。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