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縣扎實推進林長制工作,制定了《涉縣縣委、縣政府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健全相關配套制度,初步構建了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保護發展森林濕地資源責任體系
“廣大村民注意,近期干旱少雨,火險等級高,嚴禁燒荒、燒秸稈、燒樹葉,嚴禁攜帶火種及易燃易爆物品進山入林,注意防火安全。”春暖風高,涉縣圪臘鋪村黨支部書記王海生更忙了。從2021年起,王海生多了個新頭銜——林長,他每天開著電三輪、帶著便攜式喇叭巡山護林。
去年以來,涉縣扎實推進林長制工作,制定了《涉縣縣委、縣政府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健全相關配套制度,初步構建了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保護發展森林濕地資源責任體系。
部門“合唱”
推進“林長制”全覆蓋
綿延百里、貫穿涉縣的“母親河”清漳河,水波粼粼、水草茵茵,成群的白鷺聚集棲息在這里。這般美景,得益于涉縣清漳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作為涉縣林長制重點項目之一,縣級總林長負責,牽頭協調各鄉鎮各職能部門,水系改造、地形改造、資金等難題迎刃而解。
無獨有偶,太行山區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從爭跑到落地及組織實施,縣級總林長高度重視,積極推進。縣林長制協作單位,在項目支持、資金投入等方面協調聯動,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依托林長制,涉縣建立縣級林長制部門協作機制,在總林長領導下協調解決全縣森林、濕地資源保護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形成部門協同、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由林業部門‘獨唱’轉變為各級各部門‘合唱’,啃下不少硬骨頭。”涉縣林長制辦公室主任楊利軍介紹。
2021年7月,涉縣出臺了《涉縣縣委、縣政府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實施方案》,按照“全域覆蓋、網格管理”原則,設立了縣鄉村三級林長共494名。建好“指揮部”:縣委書記、縣長擔任縣級總林長,全面負責森林濕地資源保護發展等工作,承擔總督導、總監督、總協調職責,其他縣級領導擔任林長,結合分包鄉鎮和分管部門,落實包聯責任,確保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責有人擔;劃分“作戰區”:將全縣17個鄉(鎮、街道)劃分為17個“戰區”;配足“前線兵”,在全縣308個行政村設立村級林長、護林員和監督員。
成立縣級林業辦公室,主任由縣林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擔任,配備相應工作人員,承擔林長制日常工作,統籌全縣林長制組織實施和監督考核,負責橫向和縱向的協調溝通工作。鄉(鎮、街道)村分級設立林長制辦公室,做好轄區內森林濕地資源保護工作。建立健全縣、鄉、村護林員隊伍三級網格化管控機制、重大森林濕地有害生物防治責任制和森林資源監測監管。構建森林濕地資源保護長效機制,出臺了《林長制信息管理制度(試行)》、《林長制協作單位聯席會議、聯絡員會議制度(試行)》、《林長會議制度(試行)》和《林長制監督制度(試行)》四項配套制度,確保林長制工作政令暢通、高效運轉。
涉縣推行林長制以來,召開縣總長會議2次,縣級總林長開展巡林3次,縣級林長巡林180余次,鄉級林長巡林540余次,村級林長巡林2700余次。
村民自治
共同守護森林濕地資源
春日暖陽中,偏城鎮窯門口村靜謐而秀美。村口一塊藍綠相間的林長制公示牌引人注目——上面寫著林長、護林員、監督員的姓名、職責、監督電話和山場森林資源概況。
“涉縣推行林長制,實時網格化源頭管理,做到全域覆蓋,確保山有人看、林有人管、樹有人護。全縣500余棵百年以上古樹一一掛牌,責任到人。”涉縣林長制辦公室一級主任科員趙俊喜介紹說。
眼下正值森林防火關鍵期,涉縣是全山區縣,也是全國一級森林火險縣。涉縣308名村級林長,31名高山瞭望員、884名專職護林員及1000余名臨時護林員,每天24小時堅守在分包山頭,守護森林安全。
加快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打通森林濕地資源管護“最后一公里”。該縣健全完善縣、鄉、村護林員隊伍三級網格化管控機制,打造“人防+物防+技防”為一體的現代化森林防滅火體系,嚴格管控火種,確保每座山頭有人看,每個地塊有人問,每條路口有人把;建立重點區域實時監控網絡140個,護林員和瞭望員每人一部對講機,并可進行軌跡監測,提升森林資源保護發展智慧化管理水平。嚴厲打擊破壞森林濕地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制定巡查日志制度和問題銷號制度,巡林中發現問題要列出問題清單,明確整改時限和責任人,實行跟蹤銷號管理。
趙俊喜說,“林長制屬于新生事物,涉縣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下一步將加大動員力度,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積極投入林長制工作。把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列入村規民約,發揮村民自治作用,讓人人都參與進來,共同守護我們的森林資源。”
釋放生態紅利
青山變“金山”
說起“林長制”,鹿頭鄉楊家莊村的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因為它讓大家伙端起了“綠飯碗”,吃上了“生態飯”,鼓起了“錢袋子”。去年僅連翹種植,人均收入上萬元。
“我們村在荒山、撂荒地、林下廣泛種植連翹,去年林長制實施后,狠抓禁止連翹采青工作,確保了連翹質量,價格從往年的每斤8元提高到18元,促進了連翹產業發展。”楊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林長王榮慶點贊林長制。
涉縣作為全山區縣,總面積226萬畝,山場面積157萬畝,規劃保護林地面積127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57.82%;擁有媧皇宮風景名勝區、清漳河國家濕地公園、省級森林公園和青塔湖省級濕地公園4個自然保護地;先后榮獲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中國生態魅力縣、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縣等國家級榮譽稱號。
“林長制實施過程中,涉縣在實現森林濕地資源保護與發展目標的同時,還全力釋放生態紅利,促進鄉村振興,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多贏目標。”涉縣林長制辦公室主任楊利軍介紹。
林長制推行以來,該縣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支持發展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花卉苗木、生態旅游、森林濕地康養等綠色富民產業。充分利用林下空間,采取林草、林藥、林禽等模式,發展林下種養業;合理利用森林景觀、人文景觀、自然環境和林下資源,開發森林旅游產品,發展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等產業;大力發展林下產品經營加工,延長林下經濟產業鏈條,發展集群作用,提高經濟效益,增強森林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全面提升森林濕地對推進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的貢獻率。
在林長制推行后,楊家莊村加大力度發展連翹產業,現已發展到2000多畝,還將繼續推廣種植連翹,并發展優質核桃園,在保護林地的基礎上,實現讓農戶短期得藥、得果,長期得林,最大限度帶動農戶增收。“這是一種良性的復合生態系統,永續靠山吃山,再也不怕坐吃山空了。”王榮慶興奮不已,“而且我還想挖掘我們村的紅色資源和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游。”
隨著生態越來越好,涉縣不少秀美山村挖掘“網紅”潛質,村里的農家樂、民宿等應勢而生,鄉村振興美好圖景隨處可見。
楊利軍介紹,現在,村民們都分享到森林資源帶來的增收致富機會,不僅不會破壞森林,還盡力保護著森林“聚寶盆”。(霍文龍 武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