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只爭朝夕抓落實、凝心聚力促發展。奮楫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之上,黔貴大地乘風好去,貴州兒女信心滿懷。洗禮在新時代貴州精神的信念思潮之中,無數貴州人和貴州客正攜手共進,以加速奔跑的姿態奮躍而上、闊步新程。
在經濟社會一體化交融發展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貴州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貫徹新發展理念,擊楫奮進的貴州人不斷走出去探索取經、干事創業;與此同時,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和“四區一高地”建設驅動下,投資貴州成為越來越多客商的熱門選擇,紛至沓來的貴州客成為推動貴州大跨步發展的重要力量。
【資料圖】
即日起,貴州日報報刊社天眼新聞上海(長三角)運營中心攜手貴州省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推出“天眼聚焦·長三角”專欄,積極關注在長三角地區的貴州人、事、物和投資發展貴州的長三角地區人、事、物,深挖奮斗故事、尋根貴州精神,努力為開創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匯聚精神支撐和現實力量。
10個月時間賣出500多種貨品,營業額近千萬,5個人的團隊做出這樣的業績,讓90后貴州小伙冉聃很自豪。
冉聃,貴州銅仁人,2018年6月于華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2022年1月到上海工作,偶然成為社區代購“團長”,后創立電子商務公司。冉聃線上網店的宣傳語為,“如果生活很忙,就讓味蕾游遍世界的犄角旮旯。”
冉聃錄制產品視頻
近日,記者在上海浦東禹州金橋國際商住一體的公寓見到冉聃。進入房間,門口堆著各種貨品,三臺電腦并排放在桌子上,餐邊柜上被貨品塞得滿滿當當。“客廳也是辦公室,樓上住人,樓下辦公。”冉聃向記者介紹。客廳里的跑步機以及廚房飄出的香味顯出這種居家辦公方式的新潮,電商的魅力在于足不出戶就把生意做了。
2022年4月,因上海疫情防控,冉聃和幾個朋友通過安徽商會聯系了當地一些供應商,依托電商平臺把安徽的蔬果供應給上海的一些小區。“朋友中有廣告人、做供應鏈的、物流以及運營的,大家一起把這個工作做了起來。”初涉團購業務,冉聃和朋友們做得很順利。
誰承想,原本想方便自己,也想為上海出一點力的團購開啟了冉聃社區“團長”之路。特殊時期,有貨源就有客戶,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客戶增長得很快。
何不成立公司呢?同年6月,冉聃和朋友一起注冊了上海櫻花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并成為公司總經理和第二大股東。
團隊成員一起辦公
“回想起來,那幾個月每天聯系貨源、分揀貨品、送貨上門,雖然辛苦但也充實。當然,也擁有了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和穩定的客戶群體。”冉聃說,去年夏天,來自西藏的精釀啤酒賣成了爆款。
隨著疫情好轉,人們的消費逐步從線上回到了線下。去年10月開始出現到貨準點率低、客戶訂貨后收不到產品的情況,獲客成本也開始增加,售后服務問題也不斷出現,冉聃覺得做電子商務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
“做私域必須增加用戶黏性,客戶基于對團隊信任才購買產品。”如何打破發展瓶頸?冉聃想到了依托各地駐上海辦事處,銷售由駐滬辦推薦的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從產品品質、價格、售后服務上找突破,確保客戶能買到質優價廉的各地農特產。
很快,一款由銅仁市駐上海聯絡處推薦的銅仁松桃的羊腳火鍋一上線就賣出1000多單,成為爆款。這種與駐滬辦合作的嘗試增加了公司發展的信心。
“最近公司準備上線一款凱里酸湯,你們也一起嘗嘗。”只有我們自己覺得好吃了,才能推薦給客戶。
工作中,冉聃接觸到很多貴州農特產品,胸懷對家鄉的眷戀,他想怎么讓更多的人知道貴州農特產,“現在貴州在做黔貨出山,貴州刺梨、辣子雞、酸湯魚、羊肉粉等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貴州味道,這幾年上海開的貴州餐館比以前都多,相信以后會有很多機會來銷售家鄉的土特產。”
今年3月,公司在平臺運營的“芳村長特供”賬號成為明星團長,以前找貨源變成了現在找上門的產品越來越多。冉聃笑著說每天都可以收到好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產品包裹。
“每天都在想策劃、寫文案,別人下班正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工作到晚上11點以后也是常事。社區團長是一個新興職業,逐漸成為好物甄選官。”冉聃計劃,一個城市推出一到兩款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特產,做成“一城一品”,讓人們通過美食來了解當地,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在味蕾世界旅游全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靜
編輯 王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