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0版的學校教育為學生提供“升學通道”、2.0版的學校教育為學生提供的是“選擇機會”、3.0版的學校教育為學生提供的是“私人訂制”,新課標落地實施后,結合雙減政策的實施,國家義務教育課程修訂方案中“三有”少年的核心素養DNA養成秘籍如何形成……4月8日,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志敏、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校長周建華、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郭華齊聚哈爾濱新區第二學校,受校長李曉明邀請為40余位哈爾濱新區中小學校長和眾多一線教師等進行“新課程 新課程 新教學”的深度解讀。
記者了解到,2023年是哈爾濱新區教育轉段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強化教師對新課程、新課標、核心素養等關鍵問題的理解,哈爾濱新區教育局、新區二校在新區教學研培合作方北京圣陶教育發展與創新研究院院長姚煒支持下,由張志敏、周建華、郭華三位專家為新區教育做“新課程新課標新教學”的政策解讀、課程實施及典型案例分享,以此持續推動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記者現場看到,首先做高端引領的專家是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功臣和特級校長張志敏,他以《新理念 新課程 新教學》為主題,圍繞進入信息化時代,義務教育要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改變教育形態的標準化、固化,解鎖大眾化、高水平、創新型教育的時代模式,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和課堂教學細節理念啟迪。張志敏副會長的經驗是:新時代的教育既要關注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更要關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轉變1.0版、2.0版的學校傳統教育方式并升級到3.0版的學校教育方式,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學習力,并強調在教師專業發展方向上,應從知識存量、知識結構、教法研究、學法指導四個方面進行提升、提檔。
接著,北京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校長周建華以《核心素養:從課標解讀到課堂落地》為主題進行了分享。周校長從義務教育新課標解讀、核心素養形成的學理、核心素養形成的教學實踐、教學觀重建四個方面闡述高質量課堂教育體系的建構。周建華校長在分享學科教育教學案例時,通過對中遠期高考改革立足點的“核心價值”目標方向,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基礎承接任務做了系統講解,并舉例該校美術教師何強從清華大學陶瓷專業設計學碩士,到三年內斬獲近百項國家和北京市美術教學設計科研大獎,完成一個高才生到高素質、有魅力、適應性強的一年級美術教師的華麗轉身的故事,佐證人大附中作為中國素質教育的一面鮮艷旗幟。該校開設了200多門校本選修和大學先修課程,培養了大批成績好、素養高的學生,其重要經驗成果就是讓“核心素養”在校內外得到有效落實。并為全體與會者詳細解答了如何從課標落實到課堂,“核心素養”如何指導課堂教學,如何將課標精細化、將核心素養指標化和行為化等問題。
最后,郭華教授進行了《新課程·新課標·新教學--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及課程標準解讀》的專題講座。結合新課程方案提出的要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三有”少年的目標,郭華教授明確指出五項基本原則,并突出強調國家課程的主體地位。隨后,郭華教授還詳細介紹了義教課標基本框架,梳理了內在邏輯,重點解讀了新課標內容結構化的特點,并結合學科典型案例,詳細直觀地介紹了課程內容結構化背景下的教學策略,強調教師要建立從知識點到知識單元再到學習單元的教學意識,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重視跨學科主題學習,探索素養導向的質量觀與評價觀。
哈爾濱新區第六學校校長范勇、哈爾濱新區花園小學校長翟露和哈爾濱新區風華學校校長梁曉強學習后告訴記者, ? ? ?新區二校邀請的三位知名教育家從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課堂核心素養教學方式等話題入手,引發了新區校長和教育人對新理念、新課程、新教學的深入思考。無論是新課標還是基于核心素養的有效教學,都要立足于教育看教育的深度,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廣度,放眼未來看教育的高度。數字時代、瞬息萬變,學生需要擁有面對未來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教育的本質是關注人的生長和發展,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工作、生活的能力。此次分享交流學習契合“立德樹人”和“辦老百姓滿意教育”的初心,新區教育人也會將今天的所學、所思、所獲應用到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推進課堂變革,積極轉變育人方式,以實際行動助推學校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做高質量教育的追隨者。
哈爾濱日報記者 鄭煒文/攝/視頻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