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報告指出,更高利率持續更長時間的環境正在削弱借款人的償債能力,全球銀行體系的急性壓力已經消退,但一些國家的部分銀行仍十分脆弱。
壓力測試發現,發達經濟體的許多銀行都可能遭受重大資本損失,關鍵風險指標表明,截至12月底,美國有大量較小型銀行面臨風險。美國銀行業危機會否卷土重來?
(相關資料圖)
美國銀行業已開始提高準備金以應對挑戰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oshua Warner指出,隨著經濟展望的不明朗、美國投資銀行業的萎縮和金融市場狀況日益嚴峻,美國銀行業的未來確實顯得頗為黯淡。面對多重壓力,本季度美國銀行業的盈利表現或許并不樂觀,但市場似乎已對此有所預期。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銀行已經開始提高準備金,確保能夠彌補因客戶違約帶來的潛在損失。預計六大銀行本季將共計提撥超過77億美元用于貸款損失。從目前跡象來看,某些銀行的準備金可能接近峰值,而其他銀行則仍在加大儲備力度。
中誠信國際主權與國際評級部王家璐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美國國債收益率快速上行,或影響對于利率敞口較大且杠桿較高的薄弱環節,加劇美國中小銀行的脆弱性。
硅谷銀行出險后,美國金融監管部門針對中小銀行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盡管政府快速解決了存款擠兌問題,但美國中小銀行依然面臨存款流失、資產價值縮水、不良資產上升等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伴隨著經濟下行進一步暴露,造成金融市場波動。
王家璐認為,今年第三季度美國銀行業未實現損失很有可能超過7000億美元,高于2022年第三季度的峰值。估值的下降可能會對銀行資本造成壓力,導致信貸收緊。若銀行業危機持續,恐殃及更多美國區域性銀行,對于美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產生負面沖擊。
長時間高利率環境或導致新一輪銀行危機
長時間的高利率環境將導致個人和企業借款人的償債能力下降,已經面臨較高信用風險的銀行將承受更大的壓力。近期多位美聯儲官員表示,市場可能低估了利率在達到頂峰后仍能維持高位的時長。
此外,高利率環境也導致銀行業持有的債券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今年3月,硅谷銀行被迫以巨額虧損出售所持債券,引發存款外逃,引發了整個歐美銀行業的動蕩。目前美國國債收益率觸及近20年來未見的高點,美國債券市場正遭遇史上較大規模的拋售。
Joshua Warner認為,考慮到利率調整對經濟的影響可能需要6至18個月才能顯現,當前的經濟環境仍將給銀行業帶來挑戰,未來幾個季度將是對其經濟實力的真正考驗。
王家璐指出,美國國債收益率的大幅上行,擴大了銀行債券投資組合的浮虧,加劇了銀行部門的經營困境。本次美債收益率走高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總體來看,主導本次收益率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對于美聯儲降息起始的時點延后的重新定價,同時,債務上限暫停后美國政府加速發債導致了美債價格下行。
長城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蔣飛認為,高利率環境下,美國銀行業未實現損失數額巨大。如果利率繼續上升,這些未實現虧損或將逐漸兌現并且再次引發流動性危機,那么美國銀行業又將面臨巨大的風險敞口。因此,美聯儲下一步的貨幣政策是決定美國銀行業風險會否再度爆發的關鍵。
中國銀行研究院的報告也指出,美國高息環境尚未改變,中小銀行流動性壓力持續增加。對于中小銀行而言,流動性風險增加,存款流失現象嚴重,若不能及時控制市場恐慌情緒的蔓延,點狀風險事件或引發星火燎原之勢。
美國中小銀行風險存在進一步演進的可能。據統計,美國目前有超過180家銀行暴露于此輪貨幣政策調整的風險沖擊之中,面臨著與硅谷銀行類似的風險和問題;如果歐美央行利率持續高企,市場信心持續不足,部分銀行可能由于資產端縮水、負債端儲蓄流出,最終陷入流動性困境。
同時,美國中小銀行經營模式激進,監管要求松,導致流動性風險增加。2018年美國特朗普政府修訂了多德-弗蘭克法案,將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產認定標準從500億美元提高到2500億美元,放寬了對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和現金儲備要求,不強制這些銀行每年參與美聯儲壓力測試,資產規模小于100億美元的銀行甚至免于適用沃爾克規則,很多中小銀行采取了更為冒險的經營模式。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張曉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