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正文

硅料降價?大全能源稱能否順利度過產能過剩周期取決于核心競爭力

來源:揚子晚報2022-03-18 19:03:38

“一個公司能否順利度過產能過剩的周期取決于它的核心競爭力。”就市場對于今年硅料或降價影響業績的擔憂,大全能源副董事長張龍根3月17日在公司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受益于硅料價格上漲,龍頭企業大全能源去年實現業績倍增,歸母凈利潤為57.24億元,同比增長448.56%。

目前大全能源仍在持續擴產中。2021年12月,大全能源宣布擬斥資332.5億元在包頭投資建設多個硅業項目,目前一期項目已經獲得能評指標,預計2023年二季度建成投產。

受益硅料漲價去年業績增四倍 多晶硅產品毛利率超65%

大全能源(688303.SH)2021年年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108.32億元,同比增長132.23%;歸母凈利潤為57.24億元,同比增長448.56%。

企業表示,業績增長主要系報告期內硅料市場供應緊缺、公司硅料價格和毛利大幅上漲所致,據悉2021年硅料市場緊俏、供需緊張,市場價格比去年同比上漲 131.19%,因此大全能源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年報披露顯示,2021年大全能源多晶硅產品毛利率高達65.56%,相比上年提升32.38個百分點。

大全前身為成立于1965年的鄉鎮企業新壩綜合廠,1984年該廠更名為揚中縣機電器材廠,后在2000年改制為江蘇長江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大全系實際控制人徐廣福1966年加入新壩綜合廠,據大全的描述“使之(指新壩綜合廠)從一個小小的鄉鎮企業發展成為中國電氣制造業的龍頭企業”。2007年,大全在重慶投資建設多晶硅生產基地,進入新能源產業,并在三年后的2010年赴紐交所上市,

2021年7月,大全能源登陸上交所科創板,伴隨此次資本運作,徐廣福父子亦躋身光伏行業身家最高的企業家。

大全能源位于光伏產業鏈上游,主要產品為高純多晶硅,已形成年產10.5萬噸高純多晶硅產能。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2021年國內多晶硅產量48.8萬噸。大全能源表示,公司對應期間的多晶硅產量為8.66萬噸,占國內多晶硅產量的17.75%,產品市場占有率較高。

目前大全能源仍在持續擴產。

2021年12月,大全能源宣布與包頭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擬投資?332.5 億元人民幣在包頭市投資建設30萬噸/年高純工業硅項目+20萬噸/年有機硅項目+20萬噸/年高純多晶硅項目+2.1萬噸/年半導體多晶硅項目。

上述投資項目中,一期項目建設10萬噸/年高純多晶硅+1000噸/年半導體多晶硅。大全能源董秘孫逸鋮3月17日表示,一期項目已經獲得能評指標,于2022年一季度開工建設,2023年二季度建成投產。

就公司2022年產能,大全能源方面在3月17日的業績說明會上預計今年的實際產量在12.5萬噸左右,目前公司新產能爬坡已經完成,預計一季度新老產能合計的產量在3.1萬-3.2萬噸,其中新產能貢獻大約9500噸。

圖/大全能源官網。

自稱短期內不存在產能過剩風險

過去一年,硅料價格大漲引發光伏供應鏈動蕩。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此前表示,2020年下半年開始,疫情緩解,市場需求回升,下游生產環節大幅擴產,對多晶硅需求提升。盡管價格上漲后,2020年相繼有通威、協鑫、亞洲硅業、新特、大全、東方希望擴產,但因擴產周期長,大多聚集在2021年底和2022年實現產能釋放,出現1年多的新增產能空窗期,推動價格大幅上漲。

2021年單晶致密塊料主流價格從年初1月份每公斤85元人民幣開始逐月快速上漲,當年11月份漲至每公斤269元人民幣,相比1月的漲幅高達216%,該價格水平已經漲至2011年以來的最高價位,沖至十年歷史新高。

經歷了2021年硅料價格上漲至歷史新高后,有分析意見認為,隨著新增產能逐漸落地,2022年硅料價格將出現回落。

第三方機構PV InfoLink此前預測2022年硅料價格或將加速跌勢。機構提出,硅料產能增長穩固,硅料環節的新產能按照對應規劃時間陸續投產,2022年一季度的硅料有效供應量形成確定性增長,而個別企業2022年中規劃的新產能,目前觀察也有潛力按計劃投產執行,業界對供應增長的預期將對硅料價格形成沖擊。

“一個公司能否順利度過產能過剩的周期取決于它的核心競爭力。”就市場對于降價的擔憂,大全能源副董事長張龍根3月17日表示,今年硅料行業實際的供應量根據公司測算應該對應在組件端270-280GW的水平,由于全球光伏的強勁需求,公司不認為會有很大的降價壓力。硅料價格的趨勢和組件價格緊密相關,如果組件價格能穩定在1.75元左右的水平,硅料價格很有可能會維持在200元/公斤左右。

大全能源董秘孫逸鋮進而表示,公司認為今后一段時間內,硅料行業的新增產能會進一步提升,以滿足不斷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但新增項目的執行難度和投產周期也決定了短期內不會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我們判斷硅料環節今后的格局可能是十家左右有規模的供應商,五六家頭部供應商,以及兩三家龍頭公司”。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