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湖南出臺義務教育學科作業設計指南和教學指導意見

來源:華聲在線2023-10-10 09:50:40

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湖南出臺義務教育學科作業設計指南和教學指導意見


(相關資料圖)

作業咋布置有趣又有用? 指南來了

長沙市湘一史家坡學校布置的中秋特色作業。受訪者供圖

作業分層,趣味作業、動手實踐作業增加,批改方式多元化;發揮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和功能,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近日,湖南省出臺《關于印發義務教育初中語文等學科作業設計指南的通知》(下稱《指南》)和《關于印發義務教育初中語文等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的通知》(下稱《意見》),將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如果說《意見》能幫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標準,不斷改進教育教學與評價方法,那么《指南》不僅確保教師布置給學生的作業更加具有針對性、適切性,還為家長如何培養孩子指明了道路。

■華聲在線記者 楊斯涵 黃京

教學指導

核心素養成為“關鍵詞”

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教學不僅要重視“學什么”,更要關注學生是否“喜歡學”“學了后能做什么”……記者發現,《意見》強調,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由此可見“核心素養”成為“關鍵詞”。

其中,“語文”強調,核心素養在語文課程中具有統領作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地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方面的綜合體現。而“數學”也必須聚焦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發揮數學課程育人功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啟發引導,因材施教,并且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初中數學則要培養能從數學的視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此外,“小學科學”教學指導表示,科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科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科學課程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科學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學科教學指導意見都強調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多感官參與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感受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并且要通過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進而運用所學知識、能力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

作業設計

小學追求少而精,初中重視社會實踐

作業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為不同層次學生創造各種嘗試、探索、發現、發展的條件和機會?教師又該怎樣進行作業批改……在印發的《指南》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指南》中強調,作業要求依據學科特質設計特色化的作業內容,展現各學科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增加作業設計指南的操作性和示范性,并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探索人工智能批改和大數據分析作業,實時反饋,個性化指導。

如何設計才能讓小學生的語文作業更有創意,更有效提質賦能呢?《指南》指出,小學語文作業可以根據內容板塊、學習環節等設計,作業的設計及布置盡量避免“一刀切”,要充分考慮不同學力學生的需求,并在積累中,讓學生重在掌握分類梳理積累的方法,豐富語匯的同時,嘗試運用到日常讀寫活動中。

在大眾眼中,語文多“抄寫”,數學多“刷題”似乎是不變的話題。《指南》則要求,數學作業要追求少而精,要避免機械重復性練習,要實現“備、教、學、評”的高度一致性。同時,作業布置必須注重學生需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作業。

此外,記者發現,《指南》所涉及的小學階段中,除了語文、數學、英語外,科學也納入其中。《指南》指出,科學作業內容、出題方式、答題形式等盡可能地營造一種使學生如臨其境、身處其中的情境氛圍。

而在初中階段,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9科作業也有了明確指導。

要重視實踐行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型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型學習……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指南》提出,作業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實踐創新能力,提升學科素養;數學、物理作業要重視應用,有選擇性地為學生確定實踐活動主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參與實踐活動;英語作業要重視情境,鼓勵設計角色扮演等拓展性作業……《指南》對每一科都提出了要求。

專家觀點

減輕作業負擔,注重培養核心素養

“新課標注重核心素養,而培養的核心素養就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本領,我省出臺《指南》以及《意見》就是為了讓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到實處。”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相關專家認為,要將好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常態化實施必須有比較細化的要求,這個要求不僅有別于相關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還有別于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指南》以及《意見》是既有專業的高度,又有學校教師層面的操作指導。”

該專家表示,“雙減”是指減輕作業負擔和培訓負擔,最后追根溯源是要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意見》概括了學科的教學要求,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問題的提出,教學活動的設計開展,多元評價的實施方面等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可操作性的指導。“教師參考指導意見進行備課,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有趣、有體驗、有感悟,讓學生參與知識產生應用的全過程,這樣學生不知不覺地就學習好了。”

“學校布置作業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要真正從學生發展的視角,科學地、規范地來設計作業,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專家強調,作業只是教學評價的一部分,中小學要提升作業設計的水平,不能再讓過量、低效的家庭作業擠占孩子們的休息時間。

“《指南》和《意見》結合了我省教育教學實際,幫助教師科學把握學生認知規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規范教學行為,提升作業設計質量,有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曾峰表示。

曾峰認為,《意見》明確了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強化基于學科的教學改進與創新方向,并重視情境教學、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探索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診斷、反饋作用。而《指南》規范了作業設計的目標、總量、難度、形式和評價反饋等基本要素,明確了作業批改要求,還強調作業設計的科學性、應用性、多樣性和包容性,充分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作用,關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

案例

作業,老師先試做!

一直以來,作業都是學生的“心頭病”,不少中小學生看到作業就覺得有點“煩”。不過,近日,記者走訪長沙市湘一史家坡學校發現,這里的教師對待作業非常“上心”。

學校建立了作業試做制度。由備課組長組織全體組員對每個章節的教學設計出切實可行的作業,安排教師先行試做,明確作業中的重難點、易錯點,并根據作業安排對實際課堂教學提出意見和建議,最終能科學合理地完成分層作業中必做部分和選做部分的內容布置。

此外,為了讓孩子們有足夠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該校每周設立一個無作業日,每月設置一個無作業周末。同時,每天限科,初中原則上每天不超過3科作業;每科限時,以周為單位統籌使用作業時間,以課程設置方案規定的課時比例合理分配各學科作業時間。

該校副校長錢勁表示,學校還鼓勵師生進行多學科合作設計跨學科綜合性作業,注重創新實踐性作業資源開發,形成校本化多樣化分層作業體系,助力教師更好進行分層教學、精準教學。

(一審:夏博 二審:余畫 三審:文杰)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