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成輝 通訊員 陳堅平 劉輝軍)電,是社會經濟生活必需品。±8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是保障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電力大動脈。一旦停電將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因此需要帶電檢修。8月16日,記者跟隨國網湖南超高壓輸電公司帶電作業中心黨員服務隊的隊員們,來到位于張家界慈利縣的±800kV復奉線路1357號塔位,開展帶電消缺工作,確保線路安全穩定運行,守護萬家清涼。
(相關資料圖)
檢修“西電東送”大動脈,他們帶電消缺
±800kV復奉線作為國網公司首條特高壓直流線路,是“西電東送”的大動脈之一,是向上海輸送電能的重要輸電線路。其中,復奉線湖南段由國網湖南超高壓輸電公司負責運維檢修。
8月14日,該公司運維人員對復奉線進行“迎峰度夏”保電特巡,過程中發現1357號塔極Ⅱ右串導線端U形環與聯板螺栓缺螺母與銷子,可能導致掉線,影響線路安全穩定運行。
該公司帶電作業中心有關負責人李江介紹,若此刻采用停電方式檢修,至少需要停電2小時,將造成1000萬千瓦時的電量短缺,整個湖南電網將面臨考驗。經報備,決定盡快安排國網湖南電力東方紅(電網衛士)黨員服務隊進行帶電消缺。
1357號塔位也在遠離慈利縣城的一座無名山上。8月16日8時,服務隊一行9人從縣城出發,1個半小時后,抵達山腳下。
38℃高溫下負重15斤,還要穿五六件衣服厚的屏蔽服
羅龍飛是此次搶修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很多塔位都在山旮旯,車開不上去,只能徒步,“很多上山的路,都是用鐮刀劈出來、用手扒出來、用腳踩出來的。”
停好車,羅龍飛與同事們把搶修必備的工器具背在身上,繩索、絕緣桿、吊籃、絕緣服等等,每個人身上起碼負重15斤。走了不到10分鐘,幾位隊員身上的工作服就被汗水打濕了。
10時30分,烈日當空,塔位附近溫度已高達38℃。記者光是站在邊上,就能感受到皮膚上火辣辣的灼燒感。而此時,突擊隊員正熟練地做著前期準備工作:測量環境溫度、濕度及風速,開展絕緣工具檢測、安全帶沖擊試驗等。
準備工作完成,羅龍飛組織開展安全交底,進行任務分工,“大家一定要補充水分,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合理分配體能……”根據分工,塔上工作由隊員廖杰和楊云負責。兩人有著10年帶電作業經驗,只見他們熟悉地穿上屏蔽服,把自己包裹在“零電場”環境中。
羅龍飛介紹,這種屏蔽服由金屬纖維等材料混織成很密的網狀,透氣性不好。屏蔽服不能直接與人體發生接觸,作業人員還要穿一層阻燃內衣,就像穿了五六件衣服一樣。
由于作業位置就在高塔導線端絕緣子串連接金具處,喝下兩瓶藿香正氣水,緊了緊繩索,二人開始登塔。70米的高度,僅用了5分鐘。隨著羅龍飛一句“同意進入等電位”,伴隨電位轉移棒“啪”的一聲,記者通過無人機看到,一道長長的耀眼電弧閃現,廖杰進入強電場。
在不可隨意觸碰的“禁區”上“走鋼絲”
特高壓輸電線路有不可隨意觸碰的“禁區”之稱,但對他們來說,不僅要時常在上面“蕩秋千”,還要經常在上面“走鋼絲”——要通過走線的方式,到達作業點,然后再原路返回。“本次消缺位置就在導線端絕緣子串連接金具處,不用走線,省了不少事。”羅龍飛說。
熬了兩個小時,記者汗如雨下,消缺工作也接近尾聲。回到地面,廖杰一仰脖便喝完同事遞來的兩瓶礦泉水,隨后他脫去屏蔽服,里面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緊貼在身上。“像這樣穿著屏蔽服,在烈日下專注作業幾個小時是常態,今天還比較順利。”楊云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湖南超高壓公司取得帶電作業證人數共計60人,可進行超、特高壓交流、直流各電壓等級的帶電作業,有效保障了“大動脈”安全穩定運行,尤其是在迎峰度夏期間確保電力高效輸送。
今夏,國網湖南超高壓輸電公司已開展212次帶電作業。據測算,一次帶電作業可有效減少3小時的停電檢修時間,保障輸送電力約1.5億千瓦時,相當于1500萬戶居民一天的用電量。
(一審:龍曉龍 二審:盧小偉 三審: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