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縣城,我們總會不自覺地,在前面加上一個“小”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小縣城,大城市。寧要大城市一張床,不要小縣城一套房,是人們的固有印象。
可是,縣城真的小嗎?
2800余個縣級政府組織,常住人口約7.4億,鄉鎮和村兩級消費市場占全國消費市場的38%。
縣域商業,是時候該重視起來了。
這不,近日,商務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簡稱《計劃》)。
計劃推動商業服務下沉、農產品上行,力爭到2025年,在全國打造500個左右的縣域商業“領跑縣”。
500個縣域商業“領跑縣”,你的家鄉有機會“領跑”嗎?
(新寧縣安山鄉大塘村,村民們展示當地的農特產品。華聲在線記者 唐俊 攝)
縣域商業體系,變了
你以為,24小時連鎖便利店是大城市專屬嗎?
還覺得,買海鮮、進口水果,得去市里嗎?
變了。侃財君采訪時發現,我省縣域商業體系正在發生變化。
在祁陽市一家連鎖超市,侃財君就發現,琳瑯滿目的商品中,基圍蝦、石斑魚等海產品尤為暢銷。
還有距離縣城30多公里的衡陽縣洪市鎮,去年底迎來了一家水果零售品牌連鎖店。
這家門店銷售的水果,一半以上是進口水果,南美的車厘子、新西蘭的奇異果等,琳瑯滿目。
賣得好嗎?店員告訴侃財君,店里泰國榴蓮平均每個月銷售5000多斤,超過了這家水果零售品牌連鎖店在很多大城市門店的單品銷售量。
縣城、農村消費購買力強勁,湖南水果零售品牌綠葉水果,也察覺到了這一動向。
“從一項重要指標——客單價,也就是每位顧客每次購買水果的平均消費金額來看,農村消費者的購買力在逐年上升。”湖南綠葉水果一位營銷人員告訴侃財君。
現在,綠葉水果鄉鎮門店平均客單價,高于整個公司所有門店的平均客單價。這兩年鄉鎮門店總銷售額對比上一年度逐年遞增。
打造縣域商業“領跑縣”,時候到了
于是,矛盾出現了。
縣城、農村消費者的購買力在上升,原有的商業體系,卻無法完全滿足他們的購買需求。
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打造縣域商業“領跑縣”,可謂恰逢其時。
具體怎么打造?看《計劃》。
《計劃》從7個方面明確了重點任務。這7個方面分別為:完善縣域商業網絡設施和業態、發展農村物流共同配送、推動縣域流通企業轉型升級、豐富農村消費市場、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提升優質農產品供給水平、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
《計劃》提出,建設改造一批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商貿中心(大中型超市、集貿市場)和農村新型便民商店。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和消費提質良性循環,更好滿足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村居民生產生活需求。
“縣域商業包括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特邀研究員王佩之說,農產品上行會提高農民收入,工業品下行則提高農民生活品質。
總結一句話,就是讓縣城居民像城里人一樣消費。
(江永縣瀟浦鎮和興村電商服務站,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在幫助村民直播帶貨,將香姜銷往全國各地。田如瑞 攝)
發展縣域商業的短板,補上
任何計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2800多個縣,發展水平不一。因此,《計劃》將全國2800多個縣的縣域商業體系分成三種類型——基礎型、增強型和提升型。
湖南的縣域商業體系,在哪個階段?
在長時間的鄉村振興調研中,王佩之發現,目前,我省的縣域商業體系多為基礎型,還有很多短板要補。
比如,鄉鎮和村仍是我省縣域商業體系的短板,很多村地處偏遠,商品下鄉難。要大力推動鄉村商貿中心建設,升級農村新型便利店,豐富快遞、金融等功能,提高便民服務水平。
農村物流同樣是短板。因為訂單量小、需求分散,農村物流成本高,很多地方尚未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王佩之建議,要引進成熟物流配送模式,在人流聚集地建設物流中心,將物流的觸角延伸到每個村,從而降低農村物流成本,暢通“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農村直播電商成為農村商業體系的一大亮點,但也存在各自為戰,帶農能力不強等問題。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建議,可打造一批縣域直播電商基地,培育農村直播網紅和“土特產”品牌,引導傳統批發商、零售商向上下游一體的供應鏈平臺企業轉型,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促進農產品上行和農民增收。
(一審:夏博 二審:盧小偉 三審: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