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湖南法治報訊(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見習記者?周玉意?通訊員?蘭卓湖?諶孫存?鄧小明)“這98萬多元錢我不能再要了,都給您吧!”“這怎么行,你是他的親姐姐,應當你收。”連日來,面對近百萬元的巨額賠償金,會同縣張家姊妹圍繞著親情和恩情互相謙讓,在當地傳為佳話。
這是一筆來自山東省煙臺市經開區人社局的工傷賠償金。2022年3月5日,在山東煙臺市經開區務工的張某前往公司上班途中突遭交通事故死亡。事發后,經開區政府依法處理了該起事故,受害方依法獲得交通肇事賠償金,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還將其認定為工傷,核算了工傷賠償金98.8萬元。
張某是會同縣人,5歲時父母雙亡,親姐張萍無能力撫養。危難之時,堂姐張蓮挑起了重任,將張某領入家中,視如胞弟。張某與堂姐成為真正的一家人。
噩耗傳來,家人深感悲痛。張某生前勤勞忠厚且未成家,依照法律規定,親姐張萍是賠償金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張萍認為,自己當年能力有限,是堂姐一手將弟弟張某撫養成人,“現在弟弟不在了,所有的賠償金應給堂姐”。
而在堂姐心中,張某與張萍是同胞姐弟,自幼一起生活了5年,后來也常保持聯系,互相關心,理應是張某賠償金的唯一繼承人。對于死亡賠償金,張氏姐妹共同將張某后事料理完,兩人互相謙讓了很久,最后決定“二一添作五”每人一半。
2022年12月26日,煙臺市經開區人社局通知家屬取工傷賠償金,張萍表示,這筆錢不能要,并為此寫了“放棄繼承聲明書”給堂姐。然而,堂姐不是法定繼承人,拿不到賠償金。
無奈之下,姐妹倆來到了會同縣坪村司法所。工作人員知悉情況后,為張家姊妹仔細講解了《民法典》中有關繼承的法律條款,誠懇地說:“知恩圖報是中華傳統美德,值得大力倡導,但親姐姐也不年輕了,還是多少要拿一些。”經工作人員勸說,張萍說:“那好,我只要15萬元,其余的都歸堂姐。”隨后,司法所工作人員依法為其出具了人民調解協議書,并協助其到法院辦理了司法確認書。
(應受訪者要求,張萍、張蓮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