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華聲在線1月14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京 黃亞蘋 王智芳)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家長最關注的民生話題,也是代表、委員們建言獻策的高頻詞,今年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謝永紅就帶來了《關于加強和完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的提案。
(省政協委員謝永紅。受訪者供圖)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抑郁癥是青少年致病致殘的最主要因素。根據調查和統計,全球范圍內有約20%的兒童和青少年經歷過抑郁癥狀。
“據觀察,超過30%的學生在遭遇嚴重心理問題或情緒問題時,缺乏有效應對挫折困難的能力。”謝永紅認為,學生心理問題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學業壓力高、睡眠質量差、運動時間不達標等,同時,部分父母更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和社會成就,對其心理需求關注遠遠不夠。
對此,謝永紅建議,從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統籌機制、制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標準、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供給、推進學校心理健康課程體系建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支持機制等5個方面,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建議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供給,以老師、學生不低于1:1000的比例配備,將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國家課程,按每兩周一課時要求整體設計課程內容體系。出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標準,統一編寫或推薦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用書,為各地各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 謝永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