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雨水的灌溉,溫暖陽光的拂照,讓原本還在軟綿土壤中躺著的云南菌子們“醒”了過來,冒出頭來四處張望。盛夏此時,是云南菌子密集上市的季節,一年一度的“吃菌季”正式開啟。今年,云南菌迎來旺盛需求,供不應求,令部分主流食用鮮菌的價格上揚。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繁瑩 通訊員Doris
(資料圖片)
行情:干旱少雨雞樅菌價格十年來最高
“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當談到今年的云南雞樅菌價格時,廣州富力君悅大酒店中餐行政總廚周偉琪如是說。
雞樅菌的種類繁多,一般家庭食用的黑雞樅菌大多是種植的,價格約100元/公斤。但酒店餐飲渠道所用的高端雞樅菌一般是新鮮大白雞樅菌,目前采購價接近2000元/公斤。
在廣州增城一帶也有一種與大白雞樅菌相似的荔枝菌,也屬雞樅菌之列,今年受市場影響,價格十分昂貴,目前采購價大約1000元/公斤。
實際上,不僅僅是雞樅菌,牛肝菌、荔枝菌價格都比較貴。野生菌菇產量比較稀缺,賣相相對粗糙,價格也更加昂貴。
隨著國內的菌類種植技術的日益成熟,加之良好的市場環境,許多農民以及菌類種植戶都積極投入生產菌子,目前,運用最廣泛的菌子,其人工種植的質量還是非常穩定。
“這個季節里,云南菌在市場上的熱度很高。各類型餐飲對云南菌的需求都很大。當前市場上已經出現鮮菌供不應求情況,干貨類的菌菇需求量比較穩定。”周偉琪說。
記者了解到,今年雞樅菌價格高企,最重要的原因是氣候因素影響,干旱少雨導致雞樅菌產量較小。
干巴菌:簡單烹調更凸顯美味
美味指南:干巴菌多生長于滇中及滇西的山林松樹間,松枝葉片等森林里的小細件都在它身上留下痕跡,成為它成長路上的見證。卻也正因如此,令其吃來十分費勁,須得費一番功夫,專門將藏匿于身的松枝渣土等挑去、洗凈。
在大多的云南餐館里,干巴菌通常被用來炒飯,簡單而不失美味。將干巴菌切得細碎,在鍋中猛火快炒,炒得足夠熟。菌飯里少不得一點油脂,比如豬油,它能增加特別的香味。一碗干巴菌炒飯,少則也要數十元。
米其林二星餐廳“江”,顧問師傅黃景輝親自到訪云南,甄選應季高原菌菇入饌,其中就有干巴菌。貴為云南山珍之翹楚,清雅暗香四溢,黃景輝師傅采用最經典的烹飪方法,拿干巴菌與昆明特有的皺皮辣椒同煮,嚼之如韌似脆,別有風味。干巴菌馥香撲鼻,煲仔飯焦脆可口,回味無窮。
牛肝菌:宜配搭辣椒、云腿爆炒激發鮮美
美味指南:牛肝菌是我國的四大名菌之一。云南菜餐館甘思咪哚的主理人胡芳說,牛肝菌是一個大家族,可分為黃牛肝、白牛肝、黑牛肝等三個品類。牛肝菌生長于海拔900米至2200米之間的松櫟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緣地帶,在石林途中一帶和石林附近出產較多,雨后天晴時生長較多。
燴炒,是牛肝菌常見的烹飪方式。配搭辣椒、云腿等爆炒,可激發鮮美。
黃景輝師傅則用薄荷、黃牛肉來與牛肝菌配伍。牛肝菌菌體厚實,色如牛肝,嫩滑鮮香,黃牛肉質細膩,豐腴飽滿,二者同烹,配以薄荷去腥提鮮,唇齒回甘。炒過的牛肝菌油亮生動,口感爽滑,味道極富層次,有一種讓人置身云南山林的錯覺。
羊肚菌:氣味偏重,適合用黃油香煎
美味指南:羊肚菌在當前餐飲渠道頗受歡迎。通常來說,市面上主要有黑羊肚菌和灰羊肚菌兩種,一般分為種植和野生。若論級別,則主要從長度來看,7~9厘米身長、柄長0.5~1厘米為上品特級,4~7厘米身長、柄長0.5厘米為上品,4~6厘米身長之間的為中小品。
干野生羊肚菌一般顏色灰黃不均勻,皺紋坑紋比較不規整,彎曲、凹凸不齊,手感扎實堅硬,泡發后肉質比較厚重。
人工種植的羊肚菌和野生羊肚菌各有優勢,前者優點在于賣相好,紋理相對整齊,皺紋坑紋相對比較淺,整體顏色色差小,質感有彈性。
周偉琪師傅用羊肚菌演繹兩種食法,一是百里香釀干羊肚菌,二是法式羊肚菌雞清湯。
干羊肚菌烹調后口感充滿彈性,氣味偏重,適合用黃油香煎,融合奶香焦香讓氣味更加濃郁,增強嗅覺上的表現。先用冰水泡發干羊肚菌,后釀入雞胸肉糜與部分新鮮羊肚菌糜混合百里香的餡料,用黃油香煎釀好的羊肚菌,放到碟中,配上碗豆苗和哈密瓜球,待出餐倒入上湯。
法式羊肚菌雞清湯則復雜許多,這是用新鮮的羊肚菌來制作的。鮮羊肚菌通過清雞湯的燉煮,賦予了雞湯除肉味外的鮮甜,還帶出菌菇類的甜感,使這款湯充滿山野氣息。傳統法餐烹飪此類菌菇的湯品會比較濃郁,或搭配大量香草,或搭配牛肉、羊肉來突出強烈的風味。但身在廣東的周師傅考慮到廣州的燉湯文化更為食客所接受,加上燉湯與法式清湯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他用燉湯形式來做雞清湯。另外,廣東處于亞熱帶沿海地區,在8~9月份的盛夏,結合本地人燉湯的傳統,他會加入蔬菜、瓜果與肉類一起吸附湯里多余的油分,增加口感,有消暑的功效。所以在最后的擺盤上也加入了豌豆苗、哈密瓜球,也是由此衍生的靈感來源。
據師傅介紹,先選用一只清遠雞,分割去皮、去雞頭。保留雞胸、雞腿、雞骨架、雞爪、雞脖,將一份雞胸打成雞胸肉糜,作為干羊肚菌的餡料。另一份雞胸混合雞蛋白打成雞肉糜,留做掃湯用。以上其余清遠雞部位放在鍋中,加入洋蔥、西芹、胡蘿卜、黑胡椒粒、香葉片,加水沒過食材,小火燉煮3個小時后,加入鼠尾草和新鮮羊肚菌燉煮30分鐘,再倒入掃湯用的雞胸肉糜,待湯再度加熱開始吸附雜質。雞湯呈茶色,質地澄清通透即可。
雞油菌:煮湯能讓其香氣充分散發
美味指南:顧名思義,如同雞湯上那一層黃澄澄的雞油色澤,因而被稱為雞油菌。還有另一說法,雞油菌在烹制時菇體很吸油,吃的時候一口咬下去,和了蘑菇液汁的油水被擠壓流出來,如雞油一般。
它是“害怕寂寞”的菌子,不喜孤零零,特別愛與同類相伴成長,因此,往往雞油菌是扎堆生長。清洗雞油菌要特別溫柔,通常只能將水流開到最小一檔,任清水細細沖過,用柔軟刷子輕輕滌去渣滓。
“云南高原雞油菌煮西沙龍蝦”這道菜,雞油菌色澤金黃悅目,菌香濃郁四溢,巧妙搭配肉質脆嫩的西沙龍蝦,山珍的香與海味的鮮交融碰撞,相得益彰。
雞油菌更多時候會用來煮湯,只要稍稍煮上15分鐘,香氣就能充分散發。
此后,放入雞肉、蔬菜等食材來吊味,待其吸收風味,口感鮮美。也有不少云南朋友用雞油菌來蒸肉末,讓飽吸了油脂的菌,那汁水悄然滲透入菌子里,化作最讓人一口傾心的美菌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