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月財政收入30強城市:蘇州無錫常州強勢回升,合肥西安也很快
從2022年疫情爆發一直到今年第1季度,各地公共預算收支都相對困難,這也是經濟滯漲的直接反映。不過就在2023年4月出現逆轉了,多地前4月的預算收入漲勢亮瞎眼呀,難道4月國內經濟狀況突然大幅好轉了嗎?從各部門指標看并非如此,并沒如此猛烈加速呀。
如果您還記得去年2季度進行的大量退稅就能想通了。當然各地退稅節奏與今年經濟回升速度不同,還是有不小增速差異的,下面就看下30強城市的收入變化吧。
【資料圖】
回顧一季度時前30城市的財稅收入同比增速能超10%的可說是寥寥無幾,且大多都是在5%以下徘徊。但到了前4月有一大半城市的漲勢超10%,甚至還有不少20%-30%增幅的,4月單月的提升幅度相當猛呀。
起主要拉動力的還是因上年同期實施退稅后的收入低基數而引起的反彈,真正靠今年前4月經濟復蘇的實際增長并那么顯著的,還處于爬坡階段中哦。當然各城市并非同步飆升的,增速差還不小,也引發了不少排名變化。
如廣州、長沙、東莞、煙臺等都是只有個位數增長,這在集體增速高潮之下,排名肯定會有所下滑的咯。像武漢、福州、榆林這三城竟然還是下跌狀態,那么排名直線下降是必然。武漢市就從上年的第8位掉出前10;榆林更是從第19位下滑至第26位。
同時天津、青島、無錫、常州、南通等不少城市因出現20%以上的高增長,都讓它們的排名有不同程度的上浮。天津市以748億重回前10、并高居第8位;青島和無錫雙雙超過廈門、長沙而進位;常州與南通都飆升到30%以上,也因此重返前30。
您感覺是不是有點亂?都有退稅回流效應,為何增速上的差異如此巨大,排名也出現洗牌了。其實主要就是去年同期的混亂造成的,退稅+疫情讓很多城市上年前4月的收入變形了,所以在這種狀況下,同比2021年的增長率其實才更能反映經濟走勢的,也更符合各城市實際財稅增長態勢。
最典型的便是榆林市,它今年前4月相較去年大跌23.1%,但與2021年同期相比卻有著57%的增長。能源漲價給這類城市帶來連續兩三年的財稅暴漲,今年前4月因高基數而有所回落,但事實上相比2年前還是上漲許多。鄂爾多斯也是同理,前4月只有13%增長,但同比2021年竟然高達129.5%,更猛烈。
反例中的典型是南通,今年前4月預算收入出現了31.8%的狂飆,但其實是去年基數過低造成,與2021年同期比較卻是零增長呢,說明南通市的實際經濟運行狀況并沒有太大改善,還在緩慢復蘇階段,因此觀察2年內的漲勢才更科學的。
如果這么看的話,像江蘇省的蘇錫常三市、浙江的杭甬雙雄以及成都、合肥、西安等城市是運行情況比較好的,同比2021年的收入漲幅都能在8%以上,有些甚至能超過10%,說明它們的經濟復蘇態勢要更顯著的,帶動了財稅真實回升。
而有些城市可能略有慘淡了,2年內的財稅走勢還是下跌狀態,如重慶、天津、武漢、南京、東莞等,說明這些城市實際經濟狀態并不是太理想的。尤其像天津今年前4月同比漲幅超過20%,但相比2021年卻有12.1%的跌幅,能說恢復了嗎?
不過在5月還有一波退稅回流潮,再加上經濟復蘇繼續,相信到前5月和半年期以上城市也能由負為正的,而表現已較出色的城市也會繼續增速攀高。這樣的趨勢下,困擾各市兩三年的財政收支困難就基本能緩解了,總之2023年都在一路向好,一起加油!
前30強城市的預算收入具體運行狀況,來看下表詳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