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正文

科技公司“跨界造車” 家電龍頭也來分杯羹

來源:南方都市報2023-04-14 08:38:05

近日,同城貨運網絡平臺貨拉拉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南都記者注意到,貨拉拉在招股書中表示,“正利用從現有車輛租售服務經營經驗開拓新商機,如電動商用車研發”,證實了此前的造車傳聞。對此,貨拉拉方面表示,所有信息以招股書披露為準。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不少企業開始跨界造車,包括小米、滴滴等科技公司,也有美的、海信等家電龍頭,有的從研發汽車零部件切入,有的通過投資方式布局,也有的直接下場進行整車制造。


(相關資料圖)

證實傳聞

貨拉拉招股書提及造車項目

據港交所披露,貨拉拉已經遞交上市申請,上市主體名稱為“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拉拉科技)。招股書提到,創立于2013年的貨拉拉已經發展成為2022年全球已完成訂單數量最大的物流交易平臺。去年貨拉拉平臺促成的已完成訂單達到4.28億單。

此外,貨拉拉過去三年營收逐年上漲,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9.9%。從公司成立起,貨拉拉在8年內完成了11輪融資,總金額約26.62億美元,受到高瓴、紅杉資本、概念資本、順為及清流等明星投資機構的追捧。

在此次招股書中,貨拉拉提及了此前市場傳聞的造車項目。貨拉拉指出,正利用從現有車輛租售服務經營取得的知識及專門知識開拓新商機,如電動商用車的研發。對此,4月4日,貨拉拉方面向南都記者表示,所有信息以招股書披露為準。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貨拉拉造車的消息可以追溯到2021年5月,當時,貨拉拉被曝出在招聘網站發布了新能源貨車制造的相關招募信息,包括整車產品專家等職位。

2022年5月31日,深圳依時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股東之一為拉拉科技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深圳依時貨拉拉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經營范圍包含智能車載設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等。不過,該公司目前處于注銷狀態,注銷時間為今年3月7日。

2022年7月,據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發布的消息,貨拉拉以總投資105億元擬在重慶高新區直管園范圍內設立汽車中國總部,布局建設包括整車研究院、智能網聯中心、供應鏈及大制造協同中心等。該消息一出也進一步印證了貨拉拉的造車傳聞。

跨界造車

科技公司、家電企業等扎堆“汽車圈”

近年來,不少企業開始跨界造車,包括科技公司、家電龍頭、電子加工企業等。南都記者關注到,多數企業都選擇投身新能源汽車產業中,有的通過汽車零部件等相關品類切入,有的通過投資方式布局,也有的直接下場進行整車制造。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以小米造車為標志,新造車勢力進入2.0時代,新入局的科技造車勢力包括小米、滴滴、百度集度等,產品多強調科技感和智能化,車型預計大都在2024年前后上市。南都記者了解到,2021年3月,小米官宣造車。今年3月5日,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表示,小米造車已順利完成冬季測試,預計將會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

除了科技公司,家電企業也在扎堆進軍“汽車圈”。南都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包括格力、美的、海信、海爾等家電企業已經布局了汽車業務。其中,據美的集團2022年半年報披露,目前美的的轉子式汽車電動壓縮機、輔助/自動駕駛的EPS電機等產品基本已上車測試并將陸續量產,2022年2月美的新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安慶制造基地,總投資規劃約110億元。

而海信也在汽車空調壓縮機及綜合熱管理業務工作發力,2022年9月,海信與蔚來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領域如車用空調、智能交通、車路協同等方面拓展。

在激烈競爭的背景下,不少“果鏈”企業也開啟了轉型之路。今年2月,蘋果零部件供應商立訊精密也曾宣稱入局新能源汽車制造,表示已與奇瑞旗下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組建合資公司,合作開拓整車ODM模式。

跨界收購

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將不再各行其道

南都此前報道,手機品牌魅族也傳出了進軍整車制造的消息。2022年10月,魅族在招聘網站發布多個汽車領域崗位信息,包含汽車媒介公關、車載系統產品經理等,疑似為跨界造車做準備。對此,魅族方面也回應南都記者稱,魅族確實在招聘汽車領域相關人才,其他方面暫不便透露。

魅族跨界造車的傳言早已有之。去年7月,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個人投資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其收購了魅族79.09%的控股權,并取得對魅族的單獨控制。對于此次跨界收購,李書福曾言,未來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兩個行業的賽道不再單調,兩者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戶的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體驗的一體融合關系。

今年3月31日,魅族科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星紀魅族集團、領克汽車與京東手機、京東汽車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四方將攜手發揮各自優勢,聚焦營銷共建、生態布局、用戶合作三大維度重點發力,共同拓展手機和汽車融合新賽道,推動行業革新并為用戶提供全新跨界消費場景與產品服務體驗,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觀察

新舊勢力格局甫定,孰強孰弱?

如果說“蔚小理”等新勢力進入汽車領域,是汽車產業變革的上半場,那么百度、小米等互聯網公司化身的跨界“新新勢力”進入汽車領域,算是開啟了產業變革的下半場。

以互聯網巨頭百度為例,其造車的優勢在于積累了百億級的定位數據和萬億級的搜索數據,并通過研發人工智能芯片、開展自動駕駛出行商業化等服務,打造整車品牌的同時進軍自動駕駛汽車業務。

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浪潮下,被重新定義為“四個輪子加一個手機”的智能汽車與手機真的出現了交集。針對手機企業造車的消息,摩根士丹利在一份報告中稱,全球汽車和移動市場的價值大約在10萬億美元,而智能手機每年有5000億美元的市場容量,這個市場里蘋果占大約三分之一份額。這意味著“蘋果只需占到汽車和移動市場2%的份額,就等同再造一個iPhone的業務規模”。同理,小米、OPPO等國內手機廠商如果能在汽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那也將是數十倍于手機業務的盤子。

“我看好小米跨界造車,原因之一就是小米已有的生態——只要有10%的‘米粉’能轉化成小米汽車的用戶,小米就已經能碾壓大多數造車新勢力了。”盡管如此,縱目科技創始人唐銳也表示,科技公司入局造車的同時,傳統車企也在加碼智能化。造車競賽還是一場馬拉松,究竟互聯網跨界造車與造車新勢力誰更勝一籌,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未來的汽車產業將成為高科技的載體,汽車的生態也會不斷延伸,這些高科技企業不僅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也具有汽車智能化核心技術,汽車產業真正的革命已經開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表示。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