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經濟處于修復期,經濟發展模式面臨變革,金融業應隨之相應轉變。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更直面迅速發展的金融科技、不斷攀升的客戶期望和日臻完善的監管機制,實現高質量發展亟需加快業務結構調整和升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25日,聯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主辦的2023年信用發展論壇在蘇州舉辦,本次論壇以“信用賦能債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圍繞在經濟修復時期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并把握投資機會,在雙碳目標下通過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的整合推動金融產品創新等話題進行探討。
會上,聯合信用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研究總監余雷發表了對2023年城投債信用風險觀察與展望,結合2022年城投企業年報與相關趨勢數據總結出債務化解五大信號。
在城投市場運行方面,余雷指出,當前區域融資分化仍然明顯。2022年發行規模增量下降,發行量為2021年的90%,凈融資規模1.15萬億元,僅為2021年全年的51%(2020年、2021年凈融資均在2.2萬億元左右),特別是二季度以后凈融資出現顯著回落。2023年城投融資整體平穩,東部圈層及中部省會經濟圈、川渝地區融資凈流入較多,部分重點網紅地區如天津市融資邊際改善,而云貴、廣西、東北、西北(不含新疆)凈融資趨弱。
區域分化還體現在估值方面。余雷提到,2022年前十個月,高負債省份AAA級債券利差持續高位,中東部地區各級別利差持續走低至歷史地位,AA級分化明顯,山東及中西部地區AA級利差維持高位。從2022年11月中旬到年底,整體收益率快速拉升,且級別越低上升速度越快,區域分化仍在持續。就2023年前五個月來看,目前估值整體修復,優質區域低評級債券修復明顯,弱區域“騎虎難下”?!叭ツ陚袌稣{整使得資金流向分化更為極端,到今年市場仍處于整體恢復狀態,從不同級別、不同期限的弱區域利差表現來看,中長期的城投債收益率依然處于歷史上相對較高的水平?!庇嗬妆硎尽?/p>
綜合2022年年報來看,余雷觀察到,2022年城投企業債務增速已從2020年的最高點連續兩年回落至低位,但負債水平進一步抬升,多數省份現金收現比回落、短債占比提升,這與2022年城投債發行受到嚴監管有關。債券募資用途不斷向償還債務存量集中,遏制新增債務、消化存量債務成為監管對城投發債審核的考量重點,與此同時,穩基建壓力下多數省份城投仍面臨較大金額的資本支出壓力,弱區域籌資現金流面臨壓力相對更大,整體而言城投短期償債能力呈現弱化趨勢。
展望城投行業風險,余雷表示,2021年以來城投隱性債務化解已進入第三階段,即監管趨嚴、以“控增化存”為核心,杜絕新增隱性債務,并加強對城投債券的監管,實現全域無隱形債務試點與建制縣試點擴容的共同推進。
當前,防范化解債務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依然是各地政府2023年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解讀各地政府工作報告與預算報告,余雷發現目前政府債務化解有五大信號。
化債進度方面,多地超額完成化債任務,隱性債務清零目標正在推進中;化債壓力方面,部分區域自曝省域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壓力大,少數市縣任務艱巨;化債舉措方面,多個省份通過借新還舊、爭取金融機構展期、降息等方式來緩釋債務風險;平臺治理方面,多個省份表示全面加強對融資平臺舉債的管理力度,對平臺公司融資行為進行監控約束,“這意味著城投公司向市場化轉型是大勢所趨。”余雷表示。此外,在非標風險方面,目前融資門檻低但風險隱蔽性強的非標融資已成為部分區域化債關注中的重點管控內容。
另外,在當天的論壇上,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金曉虎在致辭中提到,債券市場是金融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整個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在當前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下,如何打造健康、可靠、透明的信用體系成為未來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的重中之重,蘇州市及下轄的金融機構、企業都深刻意識到信用之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聯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少波表示,在新時期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賦予了債券市場更大的使命和責任,而聯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債券市場最主要的評級機構和風險預警機構,面對新時期下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將運用信用的力量賦能債券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在化解存量風險的同時,進一步推進債券融資和投資的市場化進程。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