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我不怎么看莫言的作品,但我并不否認他口中“餓著長大的”這句話的真實性

來源:觀察網2023-07-28 04:03:10


【資料圖】

我也不怎么看莫言的作品。但我并不否認莫言所說他是“餓著長大的”這句話的真實性。

莫言生于一九五五年的山東農村,比我整整早一個時代。而在我至今最深刻的童年記憶,就是肚子餓。我也可以毫不違心地說是餓著長大的。直到上了初中,也就是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才可以從家里背小麥去學校換飯票。饃票和面條票是小麥換的,只有湯票可以用玉米換,這幾種票除了交糧食,還要交錢,我記得饃票是五分,其他忘了。

在學校的一日三餐,是幸福的,因為能吃飽!早上和中午有湯有饃,晚上有饃有面條。菜是沒有的。所以學生家長們都會做了腌制的各種咸菜,裝進罐頭瓶子里讓學生帶學校去吃。印象最深的,這些咸菜至多吃到星期三,正好一半時間,余下的三天就沒有了。畢竟,不是每個學生都拿菜的。晚上的面條是最好的,因為是咸的,還放有油星子。但晚上的校園也是最臟的,到處都是學生倒掉的面條子。不為別的,只為盛到碗里的面條湯里總漂著一層膩蟲,吃的時候得用筷子輕輕拂去表面這一層。性子急些的學生們看到這些,氣惱地就倒了,還有許多干脆就倒在食堂門口。即使如此,也不見學校食堂有什么改觀,小道消息說,食堂管理員是校長的親戚!

扯了這么多,只想說一句,那時條件就是那樣的。我是河南人,河南與山東相鄰,都是農業大省,中國糧食的主產區,尚且如此,其他偏遠山區的省份可想而知。我一個同事的朋友,貴州人,據他描述,他們九十年代未了,仍在過我八十年代的生活。

好在都過去了,沒有過去的苦難,沒有先輩們的犧牲,我們不可能過上今天的生活。讓人說話,讓人講實話,只要不帶有惡意地詆毀,我們都應該接受,這沒什么大不了的。不能誰一提過去的苦難,就給人扣上公知的帽子,非得象大火柴似的,一個勁鼓吹過去多么好生活多幸福,那不是事實,是粉飾!況且,我相信,莫言說這些,其目的也并不在于攻擊,他與陳X青之流完全跪倒西方腳下的所謂純公知,還是有區別的。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