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經緯7月5日電 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發布消費監督表明稱,養老輔具產品距離真正的“適老化”任重而道遠,并表示養老輔助器具質量不佳、溢價高、功能雞肋等問題亟待改善。
中消協指出,近年來,能夠精準對接老年人護理需求、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質的養老輔具正逐漸“走紅”。越來越多的產品種類開始融入老年人的世界,消費者對于養老輔具的傳統印象,也從最初的“輪椅”“拐杖”,擴展到了“助行車”“電動床”“爬樓機”“移位機”等更為廣闊的領域,其市場規模更已躍居“萬億”級別,大大拉動了國內“銀發經濟”的發展前景。
但是,相較于世界水平,我國的養老輔具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潛力雖然無限,但是產品種類數量相對匱乏,同質化競爭嚴重,相關標準、技術、硬性檢測規定也不完善,導致了質量不佳、溢價高、功能雞肋等負面聲音層出不窮。
針對這些現象,中國消費者協會委托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共同開展了養老輔助器具及適老化產品質量評價與消費監督項目。
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出,實際測評結論以及老年消費者的體驗感受表明,在選擇和生產養老輔助器具及適老化產品時應注意,養老輔具并不是越貴越好。
中國消費者協會稱,消費者不要一味追求養老輔具“越貴越好”,產品的功能點也并非“越多越好”,更不要盲目輕信進口、代購產品就是唯一選擇。從產品的實測結果而言,有些價格較低的產品,反而在細節設計和功能設定上比價格昂貴的產品適老化水平更高(如助行車、移位機等)。在選購時,最好能根據家中老人的實際需求進行合理選擇,低價格依然可以買到集實用、安全、易學、舒適、美觀于一體的高品質產品。
養老輔具的實用性和價格并不能“劃等號”,不少養老輔具的產品標價與質量不相符,貨不對板、價格虛高、標價混亂比比皆是,一些普通的塑料制品售價居然高達幾百元甚至千元也不罕見,又或者同一款產品在不同的購物平臺卻出現價格差異巨大的情況,在這方面,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的保護工作亟待加強。
同時,個別產品由于設計簡單,產品實物居然并未附帶相應的使用說明書,需要消費者通過購物網站的商品詳情頁去“自行領會”使用方法,這種情況令人非常無奈。此外,有些產品在使用說明中未注明或強調使用禁忌及適用人群的身體情況等,如消費者不慎操作錯誤,很容易造成老人身體的二次損傷(如翻身器等)。
中國消費者協會表示,與此同時,產業內還需要進一步樹立品牌優勢,打造精品化的產品矩陣,推進養老輔具、適老化產品的精細化創新,在制造材料、工藝水平、裝備水平等方面加大科研投入,解決以往產品形式單一、科技含量低、品質低、效果差等問題。應使產品符合老年人認知和操作能力的同時,增加產品的中性化和時代感元素,助力老年人以更開放的心態融入日常生活,讓老年人的自尊心和渴望獲得關懷的心理得到滿足。(中新經緯APP)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新經緯(jwview)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