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老人骨痛不能只顧補鈣,警惕“螃蟹”癥狀_全球新消息

來源:文匯報2023-04-19 12:41:41

老齡化進程加劇,隨著年齡上升,老年人會或多或少出現全身各處疼痛,其中,骨痛很常見。疼痛不僅降低生活質量,更將慢慢摧毀人的精神支柱。也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疼痛列為血壓、呼吸、脈搏、體溫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


【資料圖】

要提醒的是,面對老年骨痛,不僅要對癥處理、減輕疼痛,更應該查明原因、預防疼痛。

部分老年骨痛源頭在血液系統

引起骨痛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幾種情況。

骨骼本身的損傷、炎癥、腫瘤。比如骨折、骨腫瘤、骨結核、化膿性骨髓炎、脊柱炎、風濕性骨關節病等。

腫瘤骨轉移。因大量腫瘤細胞引起骨髓腔內壓力升高和骨骼破壞而導致骨痛。易發生骨轉移的惡性腫瘤依次為乳腺癌、肺癌、腎癌、直腸癌、胰腺癌、胃癌、結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

腎性骨營養不良癥。通常發生于尿毒癥或長期血液透析患者。

骨質疏松癥。骨吸收過多或骨形成不足,導致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出現局部骨折或全身骨痛。

多發性骨髓瘤。破骨細胞活性增加,引起骨質脫鈣、骨質溶解破壞和病理性骨折,從而產生多部位骨痛。

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侵犯骨骼而引發骨痛,或朗格漢斯組織細胞增生癥伴有的骨病變。

沒有外傷骨折、沒有既往疾病的老年人骨痛,絕大多數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主要因骨量丟失所致,通常不會危及生命,多數經補鈣治療后能改善。然而,部分老年人骨痛,是由于其他疾病繼發而來。這其中,我們最需要警惕骨髓瘤的可能,它是一種起病較慢的血液系統惡性疾病。

骨髓瘤患者最常見就診原因是骨痛

骨髓瘤,全名為多發性骨髓瘤(簡稱MM),是起源于漿細胞的惡性腫瘤,又稱漿細胞瘤。由于漿細胞發生惡性克隆,過度增殖,導致破骨細胞活性增加、骨質溶解破壞,從而出現全身多處骨痛。這是第二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約占所有血液惡性腫瘤的10%。

據統計,骨髓瘤占全球所有新發癌癥病例的0.9%,占所有癌癥死亡病例的1.1%。大多數患者(64%)年齡≥65歲,其中,在65歲至75歲之間的占42%,年齡超過75歲的占22%。可見,好發于老年人群。

骨髓瘤患者最常見的就診原因是骨痛(61%),將近一半的患者(48%)不止一個癥狀,發病率約為2-3/10萬,男女比例約為1.6:1。全球疾病負擔癌癥合作組統計顯示,2016年,中國骨髓瘤的發病人數為13.9萬例,在所有癌癥中排名第26位,死亡人數為9.8萬例,排名第22位,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

多系統受累呈現四大典型表現

骨髓瘤的臨床表現紛繁多樣,有骨痛、腎功能不全、貧血、高鈣血癥、淀粉樣變、易發感染、高粘滯綜合征、低免疫球蛋白血癥等。其中,全身扁骨(椎體、肋骨、胸骨、顱骨、骨盆)受累所引發的骨痛最常見,疾病晚期亦會累及脊柱并壓迫神經,造成放射性疼痛或截癱。約40%-50%的患者可伴有病理性骨折。

在骨髓瘤眾多臨床表現中,最常見的是CRAB癥狀,因與螃蟹的英文相同,又稱“螃蟹”癥狀。具體而言,是指四大典型表現:C為高鈣血癥,R為腎功能不全,A為貧血,B為骨損傷。

【高鈣血癥(hyper Calcem ia)】由于骨髓瘤細胞能直接破壞骨組織,將骨鈣釋放出來,引起高鈣血癥。可表現為厭食、惡心、嘔吐、便秘、乏力、肌肉疲勞、肌張力減低、煩渴、多尿、嗜睡,嚴重時可出現心律失常、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死亡。高鈣血癥的臨床表現與血鈣升高的幅度和速度有關。血鈣濃度≥3.75mmol/L時稱為高鈣危象。

【腎功能不全(Renal insu fficiency)】由于骨髓瘤細胞能產生大量異常的免疫球蛋白和輕鏈,繼而阻塞遠端腎小管引起腎功能損害,導致人體在排泄代謝廢物和調節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方面出現紊亂,臨床又稱骨髓瘤腎病。

【貧血(Anemia)】由于骨髓瘤細胞在骨髓內異常增殖,減少了正常的造血空間,并分泌一些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抑制正常的造血,還會影響腎臟產生促紅細胞生長素,最終導致貧血。貧血在多發骨髓瘤中比較常見,常為首發癥狀,主要表現為乏力、黏膜蒼白、活動后氣促。骨髓瘤越到晚期,貧血程度越嚴重。

【骨損傷(Bone lesions)】由于骨髓瘤細胞可分泌破骨細胞活性因子,激活破骨細胞而導致骨質溶解、骨質破壞、骨質疏松、病理性骨折。并且,腫瘤細胞本身也會侵犯骨組織及其周圍組織,造成骨質破壞、全身骨痛,甚至破壞脊柱、壓迫中樞神經造成截癱。

因此,我們在關注老年人骨痛時不能一味“補鈣止痛”,還要確定有無“螃蟹”癥狀,完善各項檢查,從而明確是否有骨髓瘤可能。只有查明病因才能更長久地減輕疼痛。(作者為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血液科醫生肖超)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