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上海民聲|民聲化實景 交通惠民生 全球百事通

來源:新民晚報2023-04-17 19:14:23

近年來,針對市民群眾對城市交通建設和管理的新期盼,圍繞“互聯網+”時代交通領域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市交通委始終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為指導,重視社會資源、群眾智慧的吸取和運用,匯集民聲民情、發揮民智民慧,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為”,努力當好問題的“發現者”、情況的“研究者”、工作的“推動者”。

北橫通道 嵌入快速公交


(相關資料圖)

建議

北橫通道是中心城區東西向交通大動脈,沿線地區生活密度大、通勤需求高,在市北區域僅內環西段的日均客流就達到38.5萬人次。與此同時,目前地鐵的高峰客流已接近飽和,地面公交又難以滿足及時快捷的要求。因此,在北橫通道建設快速公交系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

一是可在路面修整、新建車站、通信信號、供電及標志標線等方面,與北橫通道工程同步推進,爭取快速公交系統與北橫通道貫通同步投入使用,切實提升地面公交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二是可提早安排每個站點的公交接駁,優化現有公交線路,接通城市“毛細血管”,使城市交通得到整體優化,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出行。 建議人 徐肖回應 市交通委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資源局、市交警總隊,結合北橫通道建設契機,已組織城投集團結合地面道路設計,研究完善北橫公交專用道設置方案,進一步論證公交專用道的實施范圍、公交專用道的適用性,以及車站的布置方案。系統評估公交專用道實施效益以及對社會車輛運行的影響。同時,已組織市道運局、久事集團,結合北橫公交專用道工程方案,同步研究北橫通道公交客流特征分析及公交線網調整優化方案。慢行系統 引領出行風尚

建議

《上海市交通發展白皮書(2022版)》提出“打造全齡友好、活力四射的慢行交通”目標,但和市民與日俱增的“綠色出行”意愿相比,城區自行車慢行系統的建設和更新略顯滯后,存在著路網通達性不夠、缺乏高品質示范區、綜合監管不夠等問題。建議應加強慢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五個新城慢行示范區,通過宣傳引導和綜合治理引領綠色安全出行新風尚。 建議人 魯玉坤回應

市交通委會同市道路運輸局等努力提升本市慢行交通品質。中心城道路在聚焦解決“禁非道路”問題的同時,有效利用公共通道、街坊道路,適時開放地塊內部道路,增強自行車騎行品質。中心城以外地區,提高慢行網絡密度,對城鎮段公路增設慢行系統。增強跨水系、鐵路、高(快)速路等慢行連接。按照輕重緩急編制近期計劃和遠期規劃。注重完整連續慢行網絡的構建,推進解決與綠道系統銜接、公共通道利用等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有效緩解過街設施、軌道站點非機動車停放等慢行突出矛盾。鼓勵依托新城樞紐、中心商務區“一體化、多功能、綜合型”的立體開發模式,構建高效連通且功能復合的全天候立體慢行系統,構建“騎行—交通樞紐—停車”體系,實現交通樞紐與道路、公共設施的融合。地鐵高峰 減少客流積聚

建議

由于起步較早,受制于當時技術、資金、政策等,上海部分地鐵在線路規劃、車站布局、運行管理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由于站臺層面積偏小、站廳層閘機偏少、運行調度聯動不夠等問題,導致高峰期的客流集聚,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建議根據客流數據和擁堵情況,合理調度上下行列車的到站時刻,盡可能避免相向列車同時到站的情況;根據各個閘機的客流負荷,通過增加閘機數量、調整閘機位置、完善閘機布局等提升通行效率。 建議人 山連根回應 申通地鐵集團根據實際情況,已對問題突出的車站到站時間進行調整,如2號線龍陽路站、4號線世紀大道站、15號線上海南站站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擁擠情況,后續將持續跟蹤,適時調整。針對部分出站客流較為集中的車站,已調整閘機位置、完善閘機布局。4號線浦東大道站,6、8、11號線東方體育中心站等通過增設閘機或靈活調整雙向閘機,提升了出站通行能力;15號線上海南站站、16號線龍陽路站等則調整了扶梯運行方向,增強站廳至站臺輸送能效,有效緩解了客流擁堵現象。同時,通過廣播宣傳、增派人員、加設隔離欄桿等,加強客流聚集處的疏導和安全監護,切實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