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蘭丹 曹毅慧 記者 陳奮翔)為扎實開展“三個年”活動,厚植“平安長武”法治基礎,咸陽市長武縣以“法治長武”建設為統攬,聚焦四個目標,通過強化法治陣地建設、創新法治宣傳方式、拓寬法律服務途徑、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著力打造“法治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新模式。
聚焦“看得見法治元素”,培育文明和諧鄉村風尚。全縣建成了法治主題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治長廊、法治文化景點等一批法治文化精品陣地,著力提升法治文化陣地的品質和內涵,努力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法律意識和法治素養,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該縣彭公鎮孝村、丁家鎮十里鋪村分別于2018年、2022年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榮譽。
聚焦“聽得見法治聲音”,提升群眾法治文化素養。緊扣基層群眾需求,不斷創新形式載體,充分發揮新媒體用戶數量多、傳播快、形式靈活等優勢,以“互聯網+法治宣傳”模式,彌補傳統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法治宣傳效果,努力將法治宣傳教育與靈活多樣的新媒體平臺相結合,傳遞“法治長武”聲音,引導群眾學法用法,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聚焦“獲得到法治服務”,助推鄉村優質高效發展。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總抓手,將法治宣傳、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的“觸角”延伸到基層,積極探索司法行政與鄉村振興工作的深度融合,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在各司法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窗口化、便捷化、一站式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推動鄉村法律咨詢“零距離”,讓群眾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聚焦“受得到法治保障”,滿足各類人群法治需求。開設綠色通道,對未成年人、殘障人士、60歲以上的老年人、軍人家屬、涉及家暴離婚的婦女等需要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的,一律免予經濟困難審查,現場填寫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填報承諾書即可實行優先受理、優先審批指派,切實實現讓受援人“最多跑一次”工作目標;2022年以來,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群眾來訪咨詢352人次,代寫法律文書121件,完成各類法律援助案件共計168件,全力保障群眾合法權益,鄉村和諧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