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正文

世界關注:MLF利率連續9個月按兵不動:“降息”預期為何落空,后續將如何走

來源:揚子晚報2023-05-15 20:47:40

市場一度升溫的“降息”預期,隨著5月15日中期借貸便利(MLF)中標利率連續第9個月按兵不動,而落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15日,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中國人民銀行開展125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被視為中期政策利率的MLF利率持平在2.75%,未現下調。鑒于有1000億元MLF到期,央行5月超額續做250億元,繼4月后,央行連續兩個月選擇了小額續做MLF。

近期,隨著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票據貼現率及銀行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等市場利率下行,部分中小銀行以及股份行陸續下調存款利率,疊加協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在5月15日迎來調整,降息預期有所抬頭。

為何央行按兵不動?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指出,上述原因不構成降低MLF利率的理由。第一,MLF利率是央行政策利率,其會對市場利率形成引導,而不是相反。所以,認為市場利率降了就要倒逼政策利率下降是搞反了因果關系。實證地看,1年期 CD利率和10期國債的收益率是基本圍繞MLF利率為中樞波動的,市場利率常有小幅低于政策利率的時候,但“低于”并不必然對應于MLF利率的降息。第二,在當前的情況下,存款市場與貨幣、債券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此時為了推動存款利率市場化、緩解負債成本壓力,金融機構下調了部分存款的利率,這并不是MLF降息的充分條件。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則指出,結合過往經驗看,政策降息多發生在PMI連續落在50%下方之時,而目前還僅有4月PMI回落至50%以下;同時,雖然4月信貸邊際走弱,但票據利率并未達到去年罕見的零利率水平,且企業中長貸延續高位,在信貸中的占比較高,也使得后續信貸平穩有所支撐。為此,短期內央行降息的可能性還不高,是否降息需繼續觀察經濟走勢。

“去年貸款利率快速下行,存款定期化加劇成本剛性,使得商業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至1.91%的歷史低位。今年以來,在信貸競爭性投放和實體融資需求仍有待修復下,整體信貸利率連續下探,銀行經營業績進一步承壓。且部分企業拿到低利率貸款后,轉為存款或購買理財,貸款未有效轉化為投資生產。在主體信心仍需提振下,若再降息,可能會加劇資金空轉和套利行為。目前監管積極引導降低存款利率,也是促進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真正需要的地方。”溫彬指出。

由于作為LPR報價錨定利率的MLF利率保持不變,市場普遍認為,將于5月22日出爐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也將繼續持平。自去年8月下調后,1年期和5年期LPR均未發現變化。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受前期“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以及居民房貸利率持續下調影響,2022年末商業銀行凈息差降至1.91%,為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最低點。受此影響,盡管近期部分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市場利率走低,銀行各類負債成本有所下降,但5月報價行主動壓縮LPR報價加點的動力仍然不足。

溫彬也認為,5月MLF利率維持不變,使得LPR下調的概率大幅降低。且貸款定價受信貸供需關系影響,目前已脫離LPR較多,暫無必要下調LPR以推動降價。若后續經濟環比繼續走弱,寬信用乏力,則市場對央行降息的預期會繼續提升,且不排除央行降息落地的可能性。

“MLF利率最終能否下調,將主要取決于后期經濟修復動能。歷史數據顯示,市場利率下行并非判斷政策性降息的可靠風向標。若接下來經濟修復勢頭出現較大幅度下行波動,不能完全排除降息提上政策議程的可能,但短期內MLF利率下調的概率不大。在3月降準落地、新安排1.2萬億減稅降費措施后,二季度宏觀政策整體上會處于‘觀察期’,重點是加大現有措施落實力度,同時密切觀察宏觀經濟修復態勢,特別是房地產市場走勢。”王青表示。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