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2022年,深交所從服務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提升一線監管效能等多個方面發力,全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資料圖片)
當年,深市主板恢復IPO融資功能后更好發揮板塊作用,累計支持190家企業融資超2100億。其中,2022年,主板新增上市公司40家,IPO融資318.81億元。合并后的深市主板已匯聚行業規模龍頭企業超過130家,科技龍頭企業近50家。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成效持續鞏固,2022年新增上市公司150家,IPO融資1796.37億元,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232家,總市值超11萬億元,在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優勢凸顯,?“優創新、高成長”特色更加鮮明。
著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深交所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和實體經濟發展,著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一直是監管服務工作的重點。2022年,深交所通過“促發展、優融資、避風險、抓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積極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
除了為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外,深交所還積極推動市場化并購重組、再融資實施。2022年深市上市公司累計實施完成再融資235單,融資金額3,322.89億元,久吾高科等21家創業板公司通過“小額快速”機制高效解決資金需求;累計實施完成重大資產重組43單,交易金額1,611.32億元。
同時,深交所還持續深化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2022年7月啟動“深瑞通”,格林美、巨星科技、國軒高科、樂普醫療、欣旺達、東方盛虹6家深市上市公司成功發行GDR,合計融資26.1億美元;持續優化多層次市場體系,支持瀚博高新、泰祥股份兩家企業轉板至創業板。
除此之外,深交所還持續開展公司治理專項行動,對上市公司治理情況進行全面體檢,督促公司及時整改發現問題,2022年末整改完成率達90%以上;組織公司治理類等各項培訓34場,約1.5萬家次公司、6萬人次參加培訓;完善社會責任報告披露要求,加大環保信息披露力度,2022年2,500多家公司披露履行社會責任信息,550家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同比增加100余家。
不斷優化一線監管效能
除了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深交所深入貫徹落實分類監管、科學監管、精準監管、科技監管的理念要求,不斷優化一線監管效能。包括定期摸排上市公司風險,強化股債基聯動監管,密切關注重點機構及大型企業風險情況,防止風險相互傳導。做好風險個案監管,督促*ST海倫、真視通、南玻A等公司股權之爭合法合規進行,密切關注房地產公司停工和“斷供”風險,督促相關公司充分提示風險等。
2022年,深交所對違規行為及時“亮劍”,對上市公司及相關當事人作出紀律處分決定書254份,對135家次公司、887人次責任人員予以公開譴責或通報批評處分。
股票質押風險方面,2022年末,深市場內股票質押融資余額3,003.32億元,較年初減少793.03億元,大股東質押風險持續壓降。“清欠解保”方面,2022年,推動深市上市公司累計解決資金占用346.71億元、解除違規擔保192.81億元。堅決落實“零容忍”要求,嚴厲打擊財務造假等惡性違法違規行為,全年對18單財務造假案件、43單占用擔保案件進行紀律處分,加大“首惡”打擊力度,公開譴責219人次,公開認定35人次不適合擔任董監高,公開認定人數同比增長84%。嚴抓年報會計監管,突出財務信息審查,聚焦財務造假、占用擔保等重點問題。
關于熱點題材炒作方面,深交所持續強化信息披露與異常交易聯動監管。對元宇宙等概念炒作以及雅本化學、中通客車、競業達、*ST亞聯等股價明顯異動的公司及時出手,采取發函問詢、核查交易、停牌核查等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作為退市新規實施見效的關鍵之年,深交所明確“應退盡退”監管要求,從嚴監管惡意規避退市行為。2022年,深交所嚴格按照退市標準和程序對24家公司作出退市決定,退市家數接近過去三年總和,一批“空殼僵尸”企業集中出清。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深交所將以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為主線,通過“三個增強、三個塑造”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用制度的高質量、監管的高質量、服務的高質量推動上市公司發展的高質量,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