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兄弟創辦的服裝公司,受疫情影響陷入困境,不裁員,員工不離不棄。有感于此,美籍華人張巖投資重組該公司——
(資料圖片)
凝聚力強的企業,值得投資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劉躍兵
通訊員 劉志軍 王祁峰
【名片】
劉建元、劉建明兄弟,衡陽市祁東縣黃土鋪鎮人。2010年,兩人從廣東來到祁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辦服裝廠,生產的牛仔服出口美國。去年,企業生產銷售受疫情等影響,出口受挫,陷入困境。但公司不裁員,發放保底工資。員工不離不棄。美籍華人張巖投資重組該公司,企業涅槃重生。
【故事】
剪裁打樣、服裝縫制……10月11日,位于祁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祁陽市好事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設備滿負荷運行。
幾個月前,這家名為湖南富福服裝有限公司的企業生產停擺。如今,不僅企業名稱改了,生產也走出低谷,經營狀況一天比一天好。
出口受挫,內銷不理想
祁陽市好事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劉建元、劉建明2010年創辦的湖南富福服裝有限公司。
公司生產牛仔服裝,依托外貿公司出口到美國市場。幾年間不斷做大。
2021年初,受疫情影響,該公司的牛仔服輾轉到達美國口岸后,堆積幾個月都不能入境。由于保管不善,不少服裝出現破損,損失慘重。
后來,出口訂單也被取消,公司積壓在倉庫的牛仔服貨值達2000多萬元。
劉建元、劉建明心急如焚。他們試圖將積壓的貨物轉內銷。
為打開國內市場,他們到處參加各類服裝展銷會,在全國各大服裝批發市場奔波。然而,由于牛仔服的款式、風格,不太符合國內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奔忙大半年,只售出600余萬元的貨物。
公司嘗試轉型生產適合國內消費者的牛仔服,但公司的機器設備、服裝版型設計等都是按生產出口服裝要求配置的,而且國內服裝市場相對飽和,消費者對富福服裝公司的品牌認可度不高,時間一長,存貨越積越多,公司的產銷愈加困難。
2021年下半年起,公司處于半停產狀態。今年5月,公司停產。
遇到困境,設法留住員工
公司服裝出口受挫,員工情緒出現波動,甚至擔心公司拖欠工資不發,老板一夜之間關門“跑路”。
為消除員工的擔憂,劉建元、劉建明一面安撫大家,一面積極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想方設法確保員工工資發放。
劉建元介紹,早些年,他們生產經營也經歷過波折,但在國家經濟持續向好的大環境下,企業每次都爬坡過坎。他們堅信,只要堅持,這次也一樣能走出困境,前提是要留住員工。
劉建明說,10年多來,公司從小做大,離不開老員工的鼎力支持,員工就是企業發展的“命根子”。
公司決定不裁員,并按時給自愿留下來的員工發放保底工資。
每個月保底工資的總額達300余萬元,公司壓力不小。一開始,劉建元、劉建明通過向銀行抵押房產貸款等,勉強扛下來。到2021年12月,公司資金完全沒有了來源。
今年初,一個特殊的家庭會在劉建元家召開,兄弟倆把親朋好友請到家,主題只有一個:向大家借款。
劉建元、劉建明的決定得到親朋好友傾力支持,籌集到了一大筆資金,確保每月能準時把保底工資發給員工。
外資注入,企業重獲新生
就在劉建元、劉建明四處尋找出路之際,不少人也在主動關心該企業的命運。
今年6月,祁陽市委、市政府舉行的一次招商會上,祁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李政,動情地向客商講起劉建元、劉建明兄弟倆不輕言放棄、善待員工的故事。
從事服裝等進出口貿易的美籍華人張巖,聽到劉建元兄弟倆的事跡深受感動,決定前去公司考察。張巖正有在中國大陸創辦服裝加工基地的計劃。
6月18日,張巖只身來到湖南富福服裝有限公司。他看到,雖然企業已經停產,但車間仍然干干凈凈,機器設備保養良好,各種物品擺放有序。
張巖還得知,有人曾想把公司10多名一線熟練員工全部“挖走”,但沒有一個人離職。員工說要與公司共渡難關。
所見所聞,令張巖感動,他決定與劉建元、劉建明“牽手”。張巖說,誠信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和長遠發展的基礎,富福服裝有限公司還有先進的牛仔服專業生產設備,以及精通業務的熟練工,還有團結向上的企業文化。凝聚力強的企業,是值得投資的好對象。
6月19日,雙方達成合作協議;7月19日,張巖運來生產原材料,送來訂單。
得知公司實現重組、恢復生產的消息,員工紛紛返崗,大家鉚足勁加緊生產,很快完成訂單。
8月10日,第一批牛仔服裝出口美國。目前,公司已出口20多萬件服裝。
【感言】
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命根子”
姚學文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不少企業陷入困境。對此,一些企業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裁員。劉建元、劉建明兄弟倆的態度是,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命根子”,再困難也要把員工留住。
的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就是員工,誰擁有員工誰才能擁有未來。劉建元、劉建明兄弟倆非常明白其中的道理,不僅因此贏得了員工的心,凝聚了企業發展力量,還吸引來了外來投資,企業也得以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