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正文

全球通訊!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制冰技術亮相服貿會

來源:揚子晚報2022-09-03 18:36:01


(資料圖片)

新京報訊(記者張璐)今天(9月3日)是2022年服貿會的首個公眾開放日,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制冰技術在首鋼園工程建筑專題展亮相,吸引了公眾關注。后冬奧時代,如何用好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建造技術這樣的科技創新成果,也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

2022年北京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超大平面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建造技術成果今天在服貿會正式發布。北京亞泰智博制冰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國家速滑館制冰工程項目經理李燕敏告訴新京報記者,以往只有在美國鹽湖城那樣的高原賽場容易實現紀錄的打破,因為空氣稀薄阻力小,但“冰絲帶”位于平原,要想助力運動員取得好成績,更加考驗制冰技術,需要使冰面更加平整且溫度更穩定。

她對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研究進行揭秘。《超大平面抗凍融混凝土抗裂技術》《二氧化碳直冷制冰系統調試技術》等四大核心技術使得國家速滑館冰下17厘米厚的完整混凝土地面水平高差控制在4毫米以內,冰表面溫差不超過0.5攝氏度,這項“黑科技”打造了“最快的冰”,有利于運動員創造好成績,在冬奧會國家速滑館,13項冬奧紀錄、1項世界紀錄被打破。

“這是當前冬季運動場館最先進、最環保、最高效的制冰技術,碳排放接近于0,這也是世界首次在冬奧場館使用該項技術,填補了國內超大平面抗凍融混凝土抗裂、二氧化碳制冰管道精安裝、直冷制冰系統調試等技術空白。”李燕敏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相同數量傳統制冷劑的碳排放量,是二氧化碳制冷劑的3985倍。相比傳統制冷方式,國家速滑館采用二氧化碳制冰的能效提升了30%,制冷產生的余熱可用于為運動員生活用水加熱、融冰池融冰等,一年可節省約200萬度電。

通過“冰絲帶”工程建設形成的四大核心技術,取得了4項發明專利和6項實用新型專利。“今天是服貿會公眾開放日,希望觀看了比賽的觀眾,可以了解比賽背后的技術研究。”

未來,隨著冬奧會成功舉辦,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提速。她說,未來這項冬奧科技成果將加速轉化,在冰場、雪場等地“復制”。“目前由于冷庫環境原因,機器人正逐步取代人工在其中進行操作,機器人對冰面的平整度要求更高,我們的技術可以使冰面均勻而平整,所以將來也可以用于冷庫建造。”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