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國家醫保談判現場的“靈魂砍價”引發廣泛關注。例如,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癥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通過“靈魂砍價”從70萬元降價到3.3萬元。降幅如此之大,定價底氣何來?除現場的談判專家外,“靈魂砍價國家隊”還有哪些角色?
近日,在總臺融媒體特別節目《兩會你我他》中,央視新聞《相對論》記者莊勝春對話北京大學教授劉國恩。此前,劉國恩曾連續兩年擔任國家醫保目錄調整藥物經濟學專家組組長。
“談判底價”如何形成?
在“靈魂砍價”的醫保談判桌上,有一個關乎成敗的信封,談判開始時才會打開,上面寫著這場談判的底價。
當“藥企報價”不超過“信封里的底價”時,談判才能成功。至于信封里的價格是多少,劉國恩說,他自己也不知道。
原來,在“醫保談判底價”的背后,有三個專家組:
臨床醫生組成的專家組對藥物進行評價、打分,提供基礎參考信息;藥物經濟學測算專家組根據藥品給病人帶來的獲益,提出測算價格;醫保基金測算專家組根據藥品如納入對醫?;鹩绊?,提出建議價格。最終綜合測算價格和建議價格,才能確定信封里的底價。
70萬元→3.3萬元,底氣在哪兒?
去年,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癥(SMA)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從70萬元降價到3.3萬元。負責談判的張勁妮回憶,當時自己有壓力、有信心,也有些激動?!拔以哟^SMA患者家庭,聽到藥的價格時非常震驚。孩子眼中的渴望和家長的無助對我觸動非常大,所以我非常希望這個藥品能談成?!?/p>
降幅如此之大,定價底氣何來?作為藥物經濟學專家的劉國恩解釋說,“這款藥2016年就在美國上市了,發達國家已經賣了近5年,相當程度上得到了市場的回報。因此,企業才有可能在中等發達國家、中等收入國家和不發達國家降價。從這個意義上講,也體現了全球的合作和相互支持。”
“靈魂砍價”未來的方向是什么?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用的藥能被納入醫保,而醫?;鸬谋P子總量有限。該如何權衡?
劉國恩介紹,“靈魂砍價”未來還是以常見病、慢性病為重點,這也是中國醫療服務體系長期會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如果慢性病能夠得到更好的控制,就會節約大量醫療費用,從而更好地幫扶和支持罕見病患者,“是一種高度相關,互補的關系。”
網友關心
藥賣得便宜,會不會影響未來其他藥品的研發?大量談判會影響創新藥的發展嗎?
劉國恩:其實并不矛盾。完全的創新藥,價格還是具有競爭力的。對于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有了仿制藥的,或者市場上已經有相當收益的藥品,即使醫保部門不采取大幅降價的動作,市場競爭本身客觀上也會對它們形成壓力。把握得好,這就是一個良性互動的過程。有病友反映,現在有一些藥雖然進了醫保,但醫院買不了,只能去藥店買。是不是有些藥納入醫保以后,反而不好買了?
劉國恩:國家也注意到相關的問題。過去幾年,國家醫保局推出了“雙通道”——醫保目錄內的藥品,可以在社會藥店獲取,也能報銷,不會影響醫院藥占比等相關規定。另一方面,國家談判納入目錄的藥品,一般都比較新,上市時間較短,市場鋪開需要一定的時間。下一步,還是要加強醫療機構與醫保政策的聯動,同時調整醫院管理方面的一些行政規定,減少這些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