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正文

圓桌|精釀啤酒能迎來風口嗎?如何做大成為大眾消費?

來源:揚子晚報2022-02-27 20:54:46

澎湃新聞記者 汪琦雯

精釀啤酒將迎來投資風口?

2月26日,多家精釀啤酒企業負責人在參加第二屆春季中酒展圓桌峰會期間表示,精釀啤酒需要得到普及還有很長路要走,需要得到更多消費者以及經銷商的認同,“很多大廠都在推精釀啤酒,但都推不動,因為傳統經銷商思維擺在那里。”

在2008年發布的啤酒國家標準(GB/T 4927-2008)中,沒有對精釀啤酒單獨做出定義。但在2019年中國酒業協會頒布的《工坊啤酒及其生產規范》(下稱“規范”)中,工坊啤酒英文翻譯為craft beer,與精釀啤酒相同。規范中將工坊啤酒定義為由小型啤酒生產線生產,且在釀造過程中,不添加與調整啤酒風味無關的物質,風味特點突出的啤酒。

“精釀啤酒就是工業啤酒的補充品,而不是替代品。”優布勞(URBREW)精釀啤酒創始人、董事長李慶認為,精釀啤酒和工業啤酒不是對立關系,而要相互補充。李慶坦言,啤酒要和紅酒、白酒以及其他酒類搶市場,因此精釀啤酒應該和工業啤酒一起把市場做大。

去年,有酒館連鎖品牌赴港上市,也有國內啤酒企業獲得融資。喜啤士公司董事長劉俊杰認為,精釀啤酒又迎來了投資熱潮。但愛啤士精釀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長孔大維則判斷,如果精釀啤酒賽道中有資本能把這一品類規模化,游戲規則就將改變,大廠轉換產能就會有大量精釀啤酒生產出來。

燕京啤酒(桂林漓泉)精釀公司總經理徐煒軒指出,很多啤酒大廠都在推精釀啤酒,但都推不動,是因為“價格擺在那里,傳統的經銷商思維擺在那里”。

廣州中酒展精釀啤酒品牌創新峰會現場

實際上,精釀啤酒玩家相對于傳統啤酒企業而言,體量、技術和渠道的缺陷還很明顯。多名業內人士都認為,這個品類還需要得到更多消費者以及經銷商的認同,從小眾偏好到大眾消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坑要踩。

近幾年,精釀啤酒賽道投資熱潮催生了數千家相關企業與個人作坊,但始終沒有出現優勢明顯的企業。同時,精釀啤酒行業品牌也紛紛倒下。據天眼查數據,目前企業狀態為停業、注銷、吊銷的精釀啤酒公司已達1159家。

“如果我們還在(精釀啤酒)圈里玩,還玩得下去嗎?”徐煒軒認為,精釀啤酒應當擺脫小眾的定位,突破傳統渠道和思維,才能做大。

精釀啤酒如何從小眾文化向大眾消費“破圈”?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市場創新中心總經理朱國強給出了“大廠”的思路。“短期來講首先要生存,長期來講肯定是品牌塑造的過程。”朱國強認為,只靠一個模式要從精釀啤酒賽道脫穎而出很難,要多維度創新。

對于“出圈”,產量較小的公司主要從其他方面切入。孔大維的做法是搭建沉浸式體驗的精釀啤酒工廠,沉淀用戶和品牌資產。

和君咨詢高級合伙人、酒水事業部總經理李振江提出,精釀啤酒做大的痛點在于廠商合作機制,而經銷商的訴求是掙得更多。因此,李振江認為,精釀啤酒必須堅持高端定位,讓消費者接受12元-15元的產品定價,才能創造更高的毛利。徐煒軒也認同這一思路,他指出,“如果精釀(啤酒)有30元的毛利給經銷商,他一定會進入這個渠道。”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