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端午節。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端午節,很多長春市民不約而同地奔赴伊通河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要問為啥?
“龍騰春城 舟行吉水”吉林省第一屆全國龍舟邀請賽在伊通河工業軌跡公園漁航文化公園正式開賽。伊通河兩岸已經成為歡樂的海洋。
“從小到大,還沒見過伊通河上有龍舟賽,必須看看!沒想到這里的文化活動、非遺展示活動這么精彩。”長春市民發出這樣的感嘆。
伊通河東岸,省文旅廳共派出百人鼓樂隊表演、百人誦讀、民族管弦樂隊演奏、民歌演唱助興,精彩紛呈。
伊通河西岸,“‘粽’享非遺,把祝福帶回家”主題活動也在同一時間上演,包含非遺項目展示、書法家現場書寫、古琴古箏演奏、投壺及龍船拼插、旗袍和古裝快閃等多項文旅活動,近600名演職員參與,吸引游客駐足觀賞體驗購買,讓市民與游客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與端午習俗帶來的美妙。
8點多,在活動現場,十數位穿著旗袍的舞蹈演員忽然亮相,伴隨著兩位歌唱演員現場的歌聲,款款走來。琴聲悠悠、旗袍飄飄,別樣“快閃”活動瞬間成為伊通河西岸的焦點,無數觀眾被現場充滿古韻的氛圍打動,報以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另一邊,投壺活動更是讓現場的市民過足了癮。
“以前經常在電視劇里、書里看到投壺,覺得挺簡單的,沒想到自己試試,沒那么容易。”市民徐女士告訴中國吉林網,她排隊參與了三次,雖然沒能投中贏得獎品,但能參與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體驗活動中來,讓她覺得這個端午節,過得意義非凡。
在采訪中,吉林省文旅廳非遺處工作人員袁媛表示,文化傳承和發展,是本次龍舟邀請賽的重要主題,舉辦“‘粽’享非遺,把祝福帶回家”主題活動,是為弘揚中華民俗傳統文化,營造節氣濃郁的歡慶氣氛。
本次活動,吉林省文旅廳精選了18個符合端午節節日氛圍的非遺項目進行現場的展示,涵蓋傳統技藝、傳統美術、民俗、傳統醫藥四大類。其中,傳統美術的糖畫、白氏面塑、關東泥人張、李氏葫蘆畫、李氏滿族刺繡、韓氏草編、紙葫蘆扎制、繩編長春玉雕為市民提供非遺體驗,現場傳習、制作賞析。
鼎豐真糕點制作技藝、福義德道口燒雞制作技藝、九臺蜂蜜營蜂蜜制作技藝、老韓頭豆腐串制作技藝、積德泉燒鍋傳統釀造技藝、千層戧面饅頭制作技藝、滿族大豆醬傳統釀造技藝等傳統技藝讓市民能夠現場品味非遺、感受非遺。
東發合商貿習俗、趙氏鹿茸炮制技藝為市民帶來民俗的樂趣與傳統醫藥的健康。
在活動現場,書畫藝術也驚喜亮相。吉林省美術館特別為市民準備了扇面、幅字、畫冊,楊鐵英、張棋翔、王中宇、肖昕宇、宋寶昌五位青年書法家現場為市民書寫扇面與福字,并通過現場抽獎的方式送上濃濃的節日祝福,讓市民與游客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與端午習俗帶來的美妙。
活動現場伊通河西岸始終伴隨著悠揚的古琴樂聲、古箏旋律,以及人們的歡笑。
吉林省文化館文藝部副主任李陽表示,本次,吉林省文化館精心準備了大合唱、詩朗誦和古箏、古琴、模特旗袍秀的快閃等節目。“通過這次活動,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走進群眾,讓大家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氛圍。”
為了增強節日的趣味性,吉林省圖書館也在伊通河西岸帶來了龍舟拼插活動,這成為現場最受孩子歡迎的活動之一,孩子們認真地將手中的一個個“小零件”拼插在一起,當一艘龍舟拼插完成時,孩子們臉上的笑帶著滿滿的成就感!
吉林省圖書館辦公室主任侯國柱說,這次圖書館帶來了二百多個龍舟主題的拼插玩具,爭取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也希望孩子通過這項活動深刻體驗文化的魅力。
中國吉林網了解到,“‘粽’享非遺,把祝福帶回家”主題活動還特別設置了抽獎活動,絢麗精巧的手工藝品,味美香飄的美食佳肴,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體驗端午民俗,感受非遺魅力。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殷維 王昕
攝影 蔣盛松
攝像 趙葉洋
制作 孫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