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強信心·勞動者之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樊凡:專注智能制造的新時代女電工

來源:新華社2023-01-26 14:28:00

大年初二,樊凡回到西安市區的父母家一起過年。在2022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她讓家人很是驕傲。樊凡今年42歲,是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車身廠的一名維修電工。與傳統電工不同的是,她維修的是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機器人,通過一組組程序控制著車間里的龐然大物。


(資料圖片)

樊凡的父親曾是陜汽的一名卡車司機,性格外向的樊凡從小便對機械有著濃厚的興趣,對車間有著不一樣的情懷,報專業時便選擇了電氣控制專業,畢業后進入陜汽集團成為一名電工。

“作為一名女性,為什么選擇進車間做電工?”這個問題樊凡經常被問到。“其實我覺得電工工作挺有意思的,女性的細心、耐心在這份工作中有獨特的優勢。”樊凡笑著回答。

樊凡對焊接機器人焊鉗對中性進行檢查。

2006年春節剛過,樊凡因為工作調動來到陜汽新投產的西安商用車產業園,一位相熟的工友招呼她“去看個好玩的東西”。走進車身廠裝焊線,樊凡見到了一幅震撼的畫面:6臺比人還高的機器人在一個工位上同時開動,機械臂上下揮舞,充滿了機械的美感。“太震撼了,我當時就意識到,這就是生產線的未來!也是我的未來!”

這是車身廠最早到崗的機器人,也是陜汽向智能制造轉型的主要應用單元。樊凡受命成為第一批維修電工,從維修傳統單臺機加設備到自動化生產線維保,樊凡下足了功夫。

“機器人所有的程序和操作說明全是英文的,我本身英文底子也不好,就先從單臺機器開始,用翻譯軟件逐字逐句查。”現在車間里樊凡常用的機器旁邊,幾乎都貼著一張她總結的常用詞中英文對照表。

歷時半年,樊凡終于將機器人的上千句程序摸清楚。就在此時,新成立的車間班組實訓園地為樊凡打開了又一扇大門。

在陜汽不斷加快智能制造轉型、加強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背景下,車身廠組建了實訓園地,后更名為“李青剛創新工作室”。“這里已發展成為包括全生產環節軟硬件技術在內的智能制造實訓平臺,發掘并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技能型人才,樊凡就是其中之一,她身上有股‘一根筋’的鉆勁。”創新工作室帶頭人李青剛說道。

樊凡在現場對機器人運維班員進行提升培訓。

正是憑著這股“鉆勁”,讓樊凡成為車間里備受信賴的技術骨干。目前,樊凡已累計參與車身廠設備改造改進項目37項,完成小改進33項,其中僅“重卡駕駛室制造過程人機適應性研發與推廣”項目就實現降本841萬元。

2019年,全國第三屆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開啟。因為技術過硬,樊凡被陜汽推薦組團參加了陜西省的預選賽并進軍國賽,分獲一等獎和二等獎。此后,她先后參加了數十場比賽,并相繼榮獲了“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陜西省技術能手”等稱號。2022年5月,樊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維修電工聽起來枯燥,但在我看來需要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一臺機器人可以搬運、焊接、涂膠、打螺柱,它能做什么樣的工作,取決于我輸入什么樣的程序。看著一臺臺機器人經過改造后,逐漸能做一些重體力、重復性的工作,是這個工作帶給我最大的成就感。”樊凡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