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正文

世界快報:涇陽探索鄉土人才“成長+”打造鄉村振興主力軍

來源:三秦網2022-11-28 17:31:49


【資料圖】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魏梅 記者 黃艷)近年來,咸陽市涇陽縣堅持黨管人才,堅持招才引智與培育本土人才相結合,圍繞“黑白紅綠”四色產業和鄉村振興主戰場,積極探索鄉土人才“成長+”,使鄉土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成長+幫扶”,推進鄉土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的作用,協調人才成員單位深入開展各領域鄉土人才調查摸底工作,分層次、分領域、分方向完善人才信息庫建設,制定“科技特派員+鄉土人才”幫扶計劃,組建教育、農業、衛健、文化等4個專家服務團391人,開展“科技活動月”“科技特派員下基層”等活動,以理論研究、技術交流、實戰操作的形式,開展“訂單式”培訓、差別化培養,累計開展服務項目42個,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基層人才隊伍。

“成長+創新”,搭建鄉土人才服務平臺。掛牌成立“秦創原·涇陽創新實踐基地”,舉辦“人才興咸 創新發展”涇陽分會和數字涇陽高質量發展論壇,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院校合作,創建20家縣級“特色產業專家工作站”,借助校地合作研究基地、創業基地等平臺,采取有效措施,狠抓關鍵環節,發揮好各領域專家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發揮鄉土人才在技藝傳承、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帶動作用。

“成長+提升”,開展鄉土人才培育模式。堅持“請進來”,邀請高校專家、技能人才,通過開展專家講座、技術交流等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培訓;堅持“走出去”,依托涇陽周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資源,完善高等院校、中職院校、農廣校、民辦培訓學校、田間學校等多方參與的“訂單”式人才培養體系,組織“土專家”“田秀才”走出去學習,進一步開闊眼界;堅持“重培養”,大力推行“學歷+技能+創業”立體化培育模式,采取“送教下鄉”“半農半讀”等培養模式,積極培育致富能人、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形成梯隊式培養模式,努力培養一批愛農村、懂技術、帶動強的鄉土人才隊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