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正文

當前熱議!鎮安發展農業特色產業 “五朵金花”促農增收

來源:三秦網2022-09-05 09:39:41


(資料圖)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陳風軍 邢偉 記者 冀暉)鎮安地處秦嶺南麓,山大溝多,耕地少,是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區,屬于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近年來,鎮安縣先后出臺《鎮安縣支持產業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三十條措施》《鎮安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產業扶持辦法》,大力培育茶葉、蠶桑、烤煙、魔芋、中藥材五大農業主導產業,“五朵金花”競相綻放,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大力發展茶葉產業。鎮安土壤多為中至微酸性黃棕砂壤土,腐殖質含量高,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種植加工歷史悠久。全縣有盛華茶葉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5個龍頭企業,已建成達仁、柴坪、木王、月河、青銅關5個鎮13個村茶葉基地,總面積達11.5萬畝,產業規模全市第二,鎮安象園茶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被列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象園霧芽”被認定為“陜西省名牌產品”,榮獲陜西省優質茶葉金獎、中國(上海)國際茶博會“中國好茶葉”。2022年產茶葉1200余噸,產值2.5億元,茶農4515戶,戶均茶園25.6畝,年戶均純收入5.5萬元。

振興發展桑蠶產業。緊緊圍繞“種好一株桑、養優一粒繭、盤活一片地、致富一方人”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蠶桑產業在農民增收致富中的骨干作用,讓蠶桑產業鋪就鄉村振興的“新絲路”。制定出臺了《鎮安縣蠶桑產業發展資金扶持辦法》《鎮安縣蠶桑產業發展風險資金管理辦法》,龍頭企業陜西鎮安百盛繭絲綢有限公司榮獲陜西省名牌商標稱號。全縣發展桑園面積6.5萬畝,產業規模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其中密植桑園4萬畝,田坎桑2.5萬畝,建成小蠶共育室43處330間,標準化養蠶工廠335處6.9萬平方米。2021年,養蠶1.15萬張,產繭370噸,產值1700萬元,養蠶戶3212戶,戶均增收5290元。

提質發展烤煙產業。以綠色生態、低碳環保、高效安全為方向,以煙農持續穩定增收為宗旨,以穩煙區、穩煙田、穩煙農為重點,以提升質量效益為目標,優化布局、完善機制,強化服務、提升水平,努力實現烤煙增效、煙農增收、生態增值,全力打造烤煙生產強縣。目前,全縣發展合作社23個,發展烤煙3萬畝,產業規模排全市第二、全省第三,產煙葉7萬擔,實現產值9000萬元,財政收入1800萬元,帶動就業人數1600余戶6000余人。

規模發展魔芋產業。按照“大戶示范、龍頭帶動、科技支撐,提質增效”的目標,充分發揮林地優勢,發展林下種植魔芋,穩步實施魔芋產業的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發展。目前,全縣發展魔芋5.6萬畝,產業規模全市第一,預計商品芋面積3萬余畝,預計綜合產值1.5億元,帶動農戶8000余戶。

升級發展藥材產業。中藥材種植既是一項傳統特色產業,也是促進農民穩定增收的短平快產業,鎮安把發展中藥產業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來抓,積極引導農戶因地制宜的發展優質道地中藥材種植,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服務,使中藥產業真正成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目前,中藥材種植已覆蓋全縣半數以上的農戶,全縣新發展種植3萬畝,累計中藥材面積達到23.89萬畝,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1000畝,建立野生中藥材基地撫育管護區6萬畝,發展扶持較大中藥材種植、加工企業5家,成立中藥材購銷服務站2處,開展了以種植、加工、市場營銷等為主的技術培訓5場次、受訓人數達410人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