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正文

看瑤臺村產業如何振興

來源:三秦網2022-06-06 12:08:04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郭創 記者 黃艷)鄉村振興,產業先行。今年以來,咸陽市禮泉縣趙鎮瑤臺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產業振興”,結合村情,帶領干部群眾,在“強基礎”“調結構”“興產業”上挽花子、做文章,產業振興生面別開。

強基礎:解決路難行、渠跑冒、水難保

瑤臺村地處平原灌區,耕地接近6000畝,以果業為主。由于村集體底子薄,加之果業效益下滑,基礎投資既“無米下鍋”,又“有米不想下鍋”。導致生產路“越走越窄”,下雨變成“水泥路”;土渠跑冒漏,費水又成本高;灌區統一供水,急用水時不見水,不用水時水長流。

針對基礎設施存在的這些短板,村兩委會在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的同時,聯系鎮黨委、政府和縣農業農村局,爭取項目扶持,投資120萬元,已修建沙石化生產路6386米;投資100余萬元,已襯砌U型渠4259米。投資100萬元,新打兩眼深機井,現在正在施工中。

調結構:優化果業品種,提高市場競爭力

瑤臺村主導產業以果業為主,主要栽種秦冠、富士等,品種、果樹均老化嚴重。針對這一現狀,村兩委會認真分析后認為:該村群眾果樹作務時間長,技術嫻熟,如果發展新的產業,群眾重新學習適應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禮泉作為全省果業大縣,不是果業產業存在問題,而是品種品質亟待更新提高。

在充分研究討論、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該村及時與縣果業中心聯系,實施老舊果園高接換優項目。村上充分利用春季嫁接的有利時機,對88戶300多畝老舊果園全部嫁接了瑞香紅,瑞雪,維納斯黃金三個名優品系。目前,已嫁接的老根上大多數每個成活三個以上接穗,且長勢良好。村上計劃趕年底前把現有的2000余畝老舊果園統一升級改造為現代果業示范園。

興產業:冷庫變糧倉,壯大村集體經濟

該村原有一家私人冷庫。近年來,果園面積逐漸減少,水果儲藏生意也日漸冷清。隨著糧食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糧食烘干倉儲前景廣闊。村兩委班子敏銳抓住這一商機,決定變冷庫為糧倉入股,由瑤臺村經濟合作社牽頭,占股51%,再吸納村民及社會資本,共投資300萬元,引進小麥、玉米烘干設備各一套,建設瑤臺村糧食烘干倉儲中心。預計建成后,年可烘干糧食10000噸,倉儲1000噸。

目前,兩套烘干設備地基已經處理完畢,等待設備安裝。通電、通氣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預計月底前即可建成投產。

瑤臺村黨支部書記王少軍深有感觸地說:“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瑤臺村產業振興不走土地出租‘企業見大頭,農民拿小頭’的路子,而是強基礎、調結構、興產業,目的在于村集體能增收,村民能致富。只有村強民富了,鄉村振興才能行穩致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