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姜立德)“如果不懂奶羊養殖技術,你可以去找邊師;如果奶羊害了病,你可以去找邊師;如果不知道市場行情,你可以去找邊師?!睎|風鎮西溝村奶羊脫貧示范戶牧斌成和前來參觀奶羊的同行推薦道。牧斌成嘴里念叨的邊師既不是西溝村民、也不是養殖戶,這個人是“全國最美牧技員”、隴縣畜牧工作站站長、西溝村駐村幫扶專家邊會龍。
剛過知天命之年的邊會龍,是扎根農村30余年的產業幫扶專家,也是陜西省“百村振興行動”的科技特派員。
致富先尋路 能漁才有魚
西溝村下轄7個小組,全村492戶1855名群眾,是坐落于寶雞市隴縣縣城東南20公里的小山村。
為了盡快讓一方僻壤變成人心思歸的金鄉,邊會龍在產業規劃、技能輸送上找到了出路。在產業規劃上下功夫,他認真總結脫貧攻堅時期“菜單式”扶貧經驗,結合西溝村產業愿景,確定了“1+2+N”奶羊產業規劃,即聚焦奶羊產業,發展規模養殖、帶動分戶擴群,做好社會化服務、擴展多種集體經濟,以抱團聚勢形成市場優勢,確保養殖戶聯產經營獲得競爭勢級;在技能輸送上下功夫,駐村幫扶期間,他既當參謀員又當牧技員,在村組常態化開展養殖疫病技術指導,把暖棚羊舍、選種育種、管理防護等知識傾囊教授給群眾,真正做到教會牧民干、幫著牧民賺,先后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活動170余場次,為遠近鎮村1萬多名養殖戶排憂解難。
祓疫有良醫 羊圈寫文章
面對域內外疫病突發,邊會龍始終走在駐村幫扶村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為群眾服務的初心使命。
近年來,隴縣縣內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季節性遷徙鳥獸不斷增多,一方面提升了縣域人居環境質量,另一方面也帶來了疫病的多樣性、不可知性。面對層出的新情況新問題,他積極向老養殖戶、業內專家請教,總結提煉出六定飼喂、厚鋪墊草、疫病監測等技術方案,讓奶羊在定量中多產奶、產好奶,讓小羊羔在采暖燈下存活率達到93%,讓西溝村奶羊有了閉環健康體系。
為了提高奶羊產業附加值,他在固有果業循環模式啟發下,在舍飼養殖鏈接果園飄香上做足了文章。牧戶奶放在商業碗,在縣畜產局支持下,西溝村率先建起了機械擠奶站,讓生鮮羊乳高標準高質量直達加工廠,家家無菌擠奶、戶戶冷藏交售成了小山村茶余飯后的談資;羊糞蛋變身金疙瘩,在陜果集團幫扶下,“蘋果+有機肥”種養結合示范點在西溝村掛牌運行,村里紛紛搭起堆糞棚、建好糞污處理場,將散落四處的羊糞漚成有機肥運送到蘋果園,既整治了村里人居環境,又讓牧民有了額外收入,據了解,西溝村的養殖場去年僅此一項收入就達到2.7萬元。
開館授技藝 散星聚成火
獨智不如眾智,集腋才能成裘。1991年畢業后被分配到縣畜牧站以來,他始終扎根農村,既當坐堂大夫又當游鄉郎中,用自己嫻熟的技術幫助群眾發展養殖,用自己的熱忱培養了一支懂技術、善經營、能攻堅的技術團隊,讓隴縣養殖脫貧戶有了可靠的工兵連。
為了更好服務養殖群眾,他主動請纓參加服務基層四百工程、110農技服務幫扶團隊,讓致富技術傳到牧技員心上、留在牧民手上。“百村振興行動”啟動以來,作為一名省級科技特派員,主動承擔起縣內牧技員業務培訓任務,編選培訓課程、精挑教學案例、現場操作示范,對農技特派員、優秀養殖能手進行技能傳授,確保養殖經驗交手相傳;同時,作為一名110農技服務指揮中心專家,經常在養殖戶里奔走忙碌,做好接處警技術服務,高效解決奶羊的疫病預防、生產診斷,贏得了群眾的好口碑。近年來,他先后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參與各類研究項目16個,在完成研究成果推廣中,培養出了一支寶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團隊,真正成為了一名走遍峁峁梁梁服務一方群眾的最美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