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文學 > 正文

生態廊道作用顯現!大熊貓現身陜西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當前時訊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2023-05-18 05:35:40


(資料圖片)

近日,陜西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板房子保護站工作人員在收集整理野外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布設在108國道東側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一只成體大熊貓活動照片。照片中,一只健壯的大熊貓從鏡頭前側身通過。工作人員表示,這是周至保護區首次在108國道以東拍攝到大熊貓活動的影像資料,也是目前周至保護區內紅外相機拍到大熊貓活動的最東側。

據介紹,該紅外相機布設于保護區核心區的三十擔銀梁,距108國道約8公里處。

周至保護區工作人員表示,此次紅外相機拍攝到大熊貓在108國道東側活動,說明修建在該區域內的生態廊道的作用正在逐步顯現,大熊貓活動范圍有向東擴散的跡象。周至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初步判斷,這只大熊貓很可能就是通過這條“大熊貓生態廊道”到了108國道東側區域。大熊貓生態廊道是能夠讓大熊貓通過、起到連通作用的區域。108國道秦嶺段該區域此前為盤山路,2000年秦嶺隧道貫通后,隧道上方曲折蜿蜒的公路被廢棄,為原來公路兩側種群間的交流提供了必要空間。

據了解,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2012年開始實施生態廊道建設項目,圍繞108國道隧道上方的廢棄公路種植竹子,開展生態修復,建立動物通道,為公路兩側的大熊貓等動物種群的交流提供通道。同時周至保護區還與觀音山保護區共同組織實施108國道廢棄公路段大熊貓及其伴生動物監測工作,至今已經開展近二十年。2015年,監測數據發現廊道兩側大熊貓活動痕跡的距離已經從原先的8.7公里縮短至2公里左右;2018年,拍攝到大熊貓在廊道北側橫穿108國道;2020年和2022年分別在廊道區域多次拍攝到大熊貓活動的照片和視頻。

(總臺記者 楊永青)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