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璋。受訪者供圖)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黃欣然
(相關資料圖)
實習生 王怡瑾
22日,端午節當天,望城溈水河上,“千帆競渡”賽龍舟,岸邊民眾觀“龍”戲水慶祝佳節。然而,鄒璋和他的隊友無心沉浸其中,他們正冷靜、細致地巡視著河面、岸邊的每一處,就怕意外發生。
群眾過節,消防員過關。近10年時間里,鄒璋的節假日幾乎都在巡邏中度過。
年少時一次火場逃生,當看到消防員逆行而上,直奔火勢最猛烈的地方時,鄒璋內心被深深觸動,一顆消防夢的種子在心底種下。2013年,鄒璋如愿成為一名消防兵,來到長沙市望城區消防救援大隊,這是18歲的他給自己送上的一份成人禮。
長沙市消防救援支隊雷鋒班的前身是望城區消防中隊一班,成立于1998年,2013年被長沙市消防支隊黨委命名為雷鋒班。“雷鋒班是一個先進集體,是所有望城消防員心中最神圣、最向往的班級。”
2014年,經過層層嚴格選拔,鄒璋成為雷鋒班成員;2019年,他擔任雷鋒班副班長;2021年,鄒璋接過雷鋒班旗幟,成為雷鋒班第九任班長。
雷鋒家鄉消防兵,竭誠奉獻為人民。在一次次應急救援現場,鄒璋和雷鋒班的消防員們沖鋒在前,在血與火的淬煉中,守護著千家萬戶的平安。
2017年夏天,受連續極端雨水天氣影響,湘江支流溈水河望城段水位一路飆高,堤壩超水位發生潰堤。長沙消防抗洪突擊隊勘察后,立即下達了搭建人工防洪堤壩的指令。
鄒璋和隊友們聞令而動,跳進急流中,一邊以血肉之軀構筑起防洪“人墻”,一邊用沙包搭建人工堤壩。最終,水流速度減緩,人工防洪堤壩阻擋了肆虐的洪水,當地群眾的家園守住了。
2018年12月的一個傍晚,望城區一家企業突發大火,現場濃煙滾滾。更為緊急的是,距離主要起火點不到30米的地方,存放著數以萬噸的劇毒物資,如遇明火,后果不堪設想。
雷鋒班火速成立雷霆突擊隊,消防員們義無反顧沖進廠房,全力滅火。經過12小時,大火成功撲滅。盡管已精疲力竭,但鄒璋和隊友沒有掉以輕心,繼續仔細檢查余火。
去年一次事故救援中,鄒璋和雷鋒班成員奮戰8天7夜,全然不懼樓房二次坍塌的危險,用專業和細致防范風險,成功救出被壓人員。
消防員與危險相伴,與時間賽跑,面對危急的救援和高壓訓練,必須時刻緊繃著弦,不敢有絲毫懈怠。“聽到消防車的警鈴聲,希望就來了”“消防員哥哥,加油!”鄒璋告訴記者,再苦再累,只要想起被救者和群眾滿含熱淚的感謝與鼓勵,就渾身充滿力量。
雷鋒班榮譽室里,錦旗、獎章和證書掛滿了整面墻壁。建隊以來,雷鋒班一共參加滅火救援戰斗5300多次,營救被困群眾1700多人,搶救保護財產價值20多億,立下集體一等功一次、集體三等功一次。鄒璋個人也榮記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榮獲“湖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等稱號。
一日是雷鋒班成員,一生是雷鋒精神的實踐者、傳承者和守護者。為帶動班里成員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鄒璋申請成立隊內消防車輛裝備巡檢小組,及時主動檢修和維護消防站各類重要器材。“車輛、裝備出現故障,不用報修聯系廠家,隊員自己上手,既能訓練動手操作能力,又能節約資金成本。”
“起火了,趕緊跑;捂口鼻,貼地面;身著火,打滾翻……”采訪中,鄒璋熟練地向記者演示著消防疏散提示手語操。他和隊友們常常去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為特殊兒童講解消防安全知識。
為方便特殊兒童掌握消防知識,雷鋒班編創了全國首套消防知識手語操,編寫了全國首部盲文版《消防安全知識手冊》,在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建立了全國首個消防特殊教育基地。
“當盲人孩子緩緩撫摸由凸凹的小點組成的文字,讀出‘消防安全、人人有責’八個字時,我看到了他們臉上會心的笑容,也看到了隊友們眼里晶瑩的淚花。”鄒璋說道。
“歷經了風雨我們志向不移,把雷鋒火炬來傳遞……”每天清晨,鄒璋都要帶領全班唱響雷鋒班班歌;大隊列隊點名時,第一個名字永遠是雷鋒。在雷鋒家鄉,一群“火焰藍”吹響“雷鋒哨”,把閃亮的名字鐫刻心中,將雷鋒精神永遠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