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每日頭條!“融”出新境界 “算”啟新未來 ——寫在2023互聯網岳麓峰會開幕之際

來源:華聲在線2023-06-17 05:46:43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謝卓芳


(相關資料圖)

6月18日至19日,2023互聯網岳麓峰會(第十屆)將在長沙舉行。峰會以“智聯湘江 乘數而上”為主題,共繪數字經濟美好藍圖。

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湖南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充分釋放數字要素價值,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云上:可算之“數”動力澎湃

在生產線上,一款新車上線前需要經歷上千次碰撞測試,而通過算力,一分鐘之內就可生成幾百次仿真碰撞的試驗結果,極大降低了成本。

“數智”時代,算力如同農業時代的水利、工業時代的電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前沿領域科研水平的關鍵指標,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型生產力。統計數據顯示,人均算力水平與經濟水平高度正相關,經濟越發達的國家,算力數據表現越亮眼。

全球算力競技場上,“計算湘軍”從不缺席。

麓山下,“天河”超級計算機晝夜運行,連續6次位居全球超算榜首。去年10月,“天河”再一次迭代升級,可每秒進行20億次計算,比前代計算機算力水平提高了150倍。上至北斗,下至深海盾構機操控平臺,“天河”在支撐國家科技創新、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全社會數據總量爆發式增長,數據存儲、計算和應用需求大幅提升,以5G基站、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也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湖南作為我國超算技術的策源地,不僅數字技術優勢突出,且擁有頗具規模的新型基礎設施。

去年9月,長沙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高效建成,網絡延時由原來30毫秒降低到3至10毫秒,跨省網絡性能提升至國內第一梯隊。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4月份,我省累計建成5G基站10.7萬個,數量排全國第8;建成和在建規模以上數據中心51個,已建成標準機架11.6萬架,較去年同比增長8%。

今年我省將持續推進17個重點新型數據中心和全球新一代互聯網輔根節點項目建設,力爭全省新增機架數2.5萬架以上、累計建成5G基站超10萬個,為經濟發展奠定堅實數字底座。

地下:實體產業落地生“根”

在研發環節,大數據幫助企業更好了解客戶和市場需求,創造更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在生產環節,用智能機器代替人工,既降本又增效;在物流配送上,搭建智能調度系統,實現作業全流程自動化、智能化,提高配送效率;在零售領域,實體店借助數字化工具引流客戶、擴大銷路……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擁抱千行百業,實體經濟迸發出新活力。湖南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增長15%以上,總量突破1.5萬億元,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移動互聯網產業營業收入增速超過20%;長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集群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麒麟操作系統國產市場占比超過75%。

對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關系生死存亡的必修課。根據省工信廳相關調研數據,我省超1.98萬家企業有數字化轉型意向。

然而,數字化轉型非一日之功,多數企業面臨“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難題。如何破題?

我省描畫了行動路線:一方面,推動數字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壯大電子信息制造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大數據等新興產業,推動數字產業化;另一方面,開展“智賦萬企”行動,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方案、拓展數字化應用場景,推動產業數字化。

今年,我省先后發布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重點項目和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計劃,總投資超過百億元,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強有力支撐。

目前,我省已成功創建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示范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培育2個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和64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獲批3個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截至3月份,全省累計推動51.15萬家企業上云、2.53萬家企業上平臺。

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市場預期全面回升。今年,我省錨定更高目標——力爭全省數字經濟增長15%以上,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33%。

(一審:龍曉龍 二審:余畫 三審:文杰)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