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新就業形態如何健康發展? 湖南:保障權益,專家:平臺盡責

來源:華聲在線2023-05-17 05:26:39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賀威 實習生 姚俊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國內多地交通部門發布預警,提醒擬從事網約車行業的相關人員謹慎入行。就在5月5日,三亞市交通運輸局發布通告,決定暫停受理網約車經營許可及運輸證核發業務。

日前,長沙市交通運輸局發布通告,5月16日起,該局暫停受理網約車運輸證新增業務,此前已受理的,按正常流程予以辦理。

作為新就業形態的重要代表,曾經“躥紅”的網約車行業“遇冷”,引發普遍關注和思考——包括網約車行業在內的新就業形態如何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我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取得初步成效

網約車駕駛員、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問題,是近年來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也是2022年省人社廳促進新就業形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

在滴滴平臺開網約車的熊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每月可以在雨花區社保中心繳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既可以按月繳800元,也可以到年底一次繳齊。繳滿15年后,可以領到長沙市平均工資的60%的養老待遇。

熊先生老家在湖北荊州,在長沙就業買社保,多了一份保障。這得益于省人社廳等多部門在2021年出臺的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實施意見。意見指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可以作為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在省內靈活就業登記地或居住登記地申請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不受戶籍限制。

此外,相關政策還要求平臺鼓勵、組織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養老和醫療保險。某零工平臺企業相關負責人徐露告訴記者,對于平臺注冊的兼職人員,企業會引導他們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在智慧人社系統去申報養老和醫療等社保。

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去年以來,全省在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方面取得了七個方面的初步成效,打開了新的局面。具體包括逐步完善了協調機制、推進了工資集體協商、完善了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政策、保障了快遞員群體工傷保險權益、為勞動者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方便了勞動者參加職工醫療保險、推動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加入工會等。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是個系統工程。全省各職能部門推動了行業完善工時和休息休假制度,黨政、工會和社會愛心企業形成合力,為快遞、外賣從業人員等建立2120個“戶外勞動者驛站”“紅色之家”等工間休息場所。全省新建新就業形態企業工會300多個,新發展新就業形態人員入會近4萬人。

而此次長沙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通告顯示,暫停受理網約車運輸證新增業務,就是為了更好地規范網約車行業發展,維護駕駛員合法權益,確保行業健康穩定。

專家建議平臺還需持續做好4件事

新就業形態下的勞動模式依托于互聯網平臺,平臺抽成左右勞動者報酬獲取。

但平臺企業的管理制度、規則和算法往往缺乏頂層設計,沒有統一的行規或法律法規支撐。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勞動保障專業副教授姚芳告訴記者,新就業形態平臺方有義務向從業者公告計費規則、收入分配規則;每次訂單完成后,在從業者端應同時列明訂單的客戶支付總金額、從業勞動報酬,保障從業者知情權和監督權。

由于新就業形態勞動模式靈活多變,工作內容、時間、地點不固定,職業傷害風險往往較高。姚芳認為在權益保障的問題上,平臺方應當主動普及勞動合同或者協議,保證新業態從業者獲得勞動酬勞、社會保險待遇、經濟補償金等方面的合法權益。

其次,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也不容忽視。目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主要集中在服務類等勞動密集型行業。隨著低門檻市場的飽和及新技術涌現,勞動者必須提高自身技能才能保障就業優勢。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周新發認為,有地方已經推出無人駕駛的網約車,勢必倒逼網約車司機提高服務水平、勞動技能,或者掌握新的技能,隨時應變。以網約車司機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面臨自身難以承擔提升技能培訓成本,平臺培訓投資意愿較弱等挑戰。平臺公司要激活技能培訓內生動力,助力新就業形態經濟持續發展。

此外,在競爭激烈的當下,如何拓展新就業形態用工場景,是發展的重要問題。以新興崛起的零工平臺為例,在平臺上發布崗位,通過“網上找工作,線下兼職”的模式有效實現了勞動力資源的利用與轉換。有平臺就在酒店行業崗位需求激增的形勢下,成功找到了勞動力市場藍海。

姚芳認為,勞動力市場藍海的構建,關鍵在于平臺用人理念,要將每一位勞動者都真正看成“人力資源”而不是“人力資本”,研究勞動力市場,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