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彭可心?通訊員?許彬 劉雯
5月2日上午9時許,株洲機務段檢修庫內,54歲的檢修工廖繼斌斜跨工具包,登上2.5米高的作業架,穩立火車頭前,雙手緊握電動切膠機,沿窗框緩慢畫圈。火車玻璃的密封膠條緩緩落下,為接下來更換玻璃作準備。
“車頭受風霜雨雪洗禮和外力撞擊最直接,玻璃常有刮花、裂紋、密封膠條老化等情況,影響視線和行車安全。”廖繼斌一邊說著,一邊將膠條切開,移開舊玻璃。隨后,兩手端起重達50斤的新玻璃,輕輕斜放入窗框內,上下按壓、左右比對、微調間距。待玻璃正位后,再在玻璃四周打膠、刮膠,平整填滿縫隙。
另一邊,50歲的黨員工長夏永春,貼著車頭細聽一番,制動柜調壓閥風管接頭處漏風這一故障被“揪出”。“我當了3年潛艇聲吶兵,在海底能準確聽出上百種微小的聲波,聽機車漏風聲有些優勢。”夏永春說,火車制動靠壓縮空氣,風管漏風將直接影響機車制動效果。
何興旺和陳忠南是株洲機務段的機床工,他們專門負責為列車“修腳”——火車和人一樣,路跑得多了,腳也會起“繭”,不及時鏇修,列車行駛就不大穩當。
戴上安全帽、防護眼鏡和手套等裝備,何興旺和陳忠南鉆入地下近3米深的鏇輪坑,調整走刀量,開動鏇輪機,開啟“修腳”業務。
只見陳忠南不停調整機床數據,并拿出彎鉤把聚積在鏇刀部位的鐵屑鉤下來。“清理不及時,積聚的鐵渣會打壞鏇刀。”
何興旺拿出輪徑測量儀、4號踏面檢測器等專用工具,對輪對輪徑、輪緣厚度、踏面磨耗等進行測量,確保光刀后的輪對數據符合工藝要求。
11時許,汽笛響起,整修一新的火車頭,輕快起航,駛出檢修庫。
在廣鐵集團株洲機務段,今年“五一”假期有400名“車大夫”堅守崗位,對全段配屬的314臺電力和內燃機車進行整修,全力服務“五一”大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