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華聲在線5月1日訊 (全媒體記者 和婷婷 通訊員 唐懷承 夏昊)“當、當、當……”5月1日6時,吉衡鐵路云陽山隧道內傳來陣陣清脆響亮的敲擊聲,廣鐵集團衡陽工務段安仁路橋檢查工區的9名橋隧工正身掛安全繩,頭戴黃色工作帽,站在軌道車升降平臺上對隧道進行敲擊檢查。
“五一假期,列車加密開行,我們對隧道、橋梁進行重點檢查,保證列車運行安全。”90后工長周雙朝介紹,工區管轄著69座橋梁、22座隧道、578座涵管以及161公里路基等。這支由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團員青年組成的隊伍,常年穿梭于橋梁、隧道、山坡上,為韶山至井岡山區間的紅色專列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云陽山隧道位于湘贛交界的羅霄山脈深處,全長5.1公里,是安仁路橋檢查工區管內最長的一個隧道。據了解,列車以100公里時速通過僅需3分鐘,但一次隧道敲擊檢查作業,卻需要周雙朝等十幾名橋隧工歷時3個小時敲擊30000多次才能完成。
“在日常檢查中,有一些病害很難通過肉眼發現,比如襯砌空洞、不明顯的襯砌裂紋等。”工長周雙朝說,“今天我們借助軌道車,通過人工敲擊來重點排查這些細微病害。”
8時30分,緩緩升起的軌道車作業平臺,將周雙朝和工友們送至隧道拱頂處,這里距離地面大約有7米高。隨著作業平臺的移動,手握敲擊棒的周雙朝開始逐米敲擊隧道頂及隧道壁。 為了不遺漏每一個問題點,周雙朝會用紅油漆對問題點進行標記描畫,并在記錄本上詳細記錄位置和病害。
“我們是通過敲擊時產生的空響及震動,來初步判斷隧道襯砌是否存在空洞和裂縫,”周雙朝自豪的介紹道,別小看這些敲敲打打,耳朵磨上幾年才有聽辨的底氣。
“隧道襯砌敲擊檢查是個體力活,檢查時必須長時間仰頭抬臂,普通人舉著檢查錘敲上幾十下就會感到脖子僵硬胳膊酸痛,但我們一次作業要敲擊上萬次。”青工趙銳坦說道。
8時30分,隧道檢查順利結束。9時,列車呼嘯而來,順利通過云陽山隧道,用時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