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張帥坤,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掘進機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獲評202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湖南省勞動模范、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首屆湖湘工匠提名獎、中國鐵建十大楷模、全國首屆盾構工匠。
【故事】
4月,北京通州區地下30多米深處,“京華號”盾構機成功穿越東六環改造工程最后一個特級風險源,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內,又一次延續國產超大直徑盾構隧道施工奇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以來,成自宜高鐵工程不斷刷新“進度條”,國產盾構“錦繡號”14個月不間斷掘進貫通全線隧道,為國家重點工程快馬加鞭奠定基礎。
截至目前,國產“深江1號”盾構在中國最大埋深、最大水壓的水下隧道——珠江口隧道的穿海之旅進程過半,深圳前海自貿區與廣州南沙自貿區半小時高鐵互聯互通勝利在望……
當今中國,許多令世界矚目的重大基建工程,都離不開多型號盾構機的穿山遁地。這種專門用于隧道掘進的工程機械,可以一邊挖掘隧道,一邊鋪設管片,實現隧道主體結構一次“構筑”成型,具有對周圍環境影響小、自動化程度高、施工快速、優質高效等優點,被稱為“世界工程機械之王”。
在我國實現盾構機從無到有、從進口到出口、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中,張帥坤是關鍵人物。
15年前,張帥坤大學畢業進入鐵路隧道施工行業,負責管理、租賃進口盾構機。這是一份“輕松、多金”的工作。那時,盾構機于我國還是依賴進口的“高級貨”。
為了解盾構機結構和運行,張帥坤主動請纓當盾構主司機?!斑@個崗位一天工作14小時以上,在暗無天日的狹小空間里時刻緊盯儀器參數,精神高度緊張?!睆垘浝ふf,最難忍受的是隧道內部高達40攝氏度的溫度,一進去就讓人有強烈的窒息感。在他之前,從來沒有人主動要求當盾構主司機。
2010年,張帥坤進入剛組建的鐵建重工,憑著幾年來盾構機操作經驗和對零部件熟悉程度,他帶領團隊從事盾構機研發。團隊一開始就進入“5+2”“白+黑”攻關大會戰,繪圖紙、做試驗,量化各項組裝指標,單審核圖紙就達三千多份。
2012年,張帥坤帶領團隊研發的國產首臺6米級復合式泥水平衡盾構機“行健號”成功下線,在沈陽渾河下連續掘進2400米,超前完成原計劃2臺盾構機操作的項目,打破國外壟斷。
從小盾構到大盾構、再到超大盾構,張帥坤的研發之路從未有“休息”的時候。2016年,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望京號”研制進入關鍵期,張帥坤將禮服、婚紗裝進行李箱,出差途中順道路過老家,就抽半天“出席”了自己的婚禮。
“望京號”順利施工后,國產大直徑盾構機逐漸代替進口設備,成為大直徑盾構施工裝備的主力軍。
解決城市地下超大直徑隧道施工沉降控制世界級難題,張帥坤帶領團隊聚力于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運用多年來自主研發的常壓換刀、伸縮式重載主驅動、重載高效物料運輸、大功率泥水環流、高精度開挖面氣液壓力平衡控制等多項核心技術,“京華號”一問世就驚艷世界,令中國高端地下工程裝備領先世界的地位不可動搖。
隨著技術精進,張帥坤帶領團隊將目光投向更為深遠的大海。他們將創新的雙盾殼技術應用于盾構機,破解海底進行洞內原位拆解難題,“深江1號”橫空出世。
截至目前,張帥坤先后主持研制了60余臺套泥水平衡(雙模)盾構機,其中10米以上大直徑36臺。今年“五一”假期,張帥坤沒有休息,新型盾構機設計圖紙已經進入審校階段,他的“掘進之路”還在加速。
【心里話】
國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盾構機是高端裝備,一臺盾構機5萬多個零部件,每一項設計都要結合工程個性化研究,技術難度極大。十五年前,我是一名盾構司機,用的是進口盾構機,處處被“卡脖子”。在團隊共同努力下,生產出性能、價格完勝國外品牌的國產盾構機,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為此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