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縣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項目”建設實施方案》出臺,我省將擴大優質公辦高中教育資源供給——
兩年內建成100所縣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項目”
(資料圖片)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余蓉
4月14日,《湖南省縣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項目”建設實施方案》正式出臺,明確提出到2024年全省100所縣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項目”要全面建成!
項目將覆蓋全省縣、縣級市舉辦的普通高中,目標是建設成為硬件設施達標、軟件條件較好、具有先進教學理念和較高管理水平、在當地形成輻射帶動作用的優質學校。
我省為什么要實施縣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項目”建設?它的亮點特色是什么?建成后將對我省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產生什么積極作用?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打造高中高質量發展新標桿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民生工作,近年來,連續幾年將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芙蓉學校建設、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等群眾教育關切納入省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不斷提高我省廣大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和滿意度。
普通高中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出口”、高等教育的“入口”,是教育鏈條中的重要一環。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王玉清介紹,省委、省政府推進“徐特立項目”,就是要通過項目引領,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擴大優質公辦高中教育資源供給,在辦學過程中傳承和踐行徐特立教育精神,打造縣域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新標桿,讓老百姓教育獲得感的成色更足。
與芙蓉學校不同,“徐特立項目”不是新建學校,而是在現有縣域普通高中的基礎上,由各地從實際需求出發,在教學樓、科教樓、體藝館或圖書館等教學實驗體育用房自行選擇確定“徐特立項目”建設內容,滿足學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需求。
新建項目統一命名為“特立教學樓”“特立科教樓”“特立體藝館”“特立圖書館”等。同時,統一建筑風貌設計、功能設計,統一LOGO標識,確保項目建筑既與學校風貌相協調,又體現“徐特立項目”的品質。
除新建項目外,項目校還可以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同步建設學生宿舍、食堂、運動場等教學輔助用房和生活服務用房,以及水電、道路、綠化等配套設施,添置信息化和實驗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等,以滿足學校標準化建設的要求。但是,不得建超標準的豪華項目。
建設資金由省、市縣政府資金和其他投資等多渠道投入組成。其中,省財政統籌安排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23億元,20億元按照每所項目校2000萬元的基準標準進行補助(分2年落實到位),3億元待項目完成并經評估驗收后按情況予以獎勵。
每縣至少可申報1所項目學校
根據實施范圍,按照全省86個縣(含縣級市))和4個脫貧區原則上每縣申報1所,第二屆、第三屆省旅發大會承辦市州(郴州市、衡陽市)各增加1所申報指標(由市州自行確定項目縣市,市轄區不納入)。
另外,對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數8000人以上的8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以及在校生人數1.4萬人以上的縣,每縣增加1所申報指標,全省申報指標總數控制在120所以內。
申報項目學校應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一是根據縣域普通高中布局規劃,長期保留的優質高中學校;二是對照未來辦學規模、辦學標準,有條件缺口、迫切需求和符合建設要求的項目;三是項目建設基本條件成熟,原則上項目用地具有土地使用權證,不存在征地拆遷、手續辦理等相關困難與問題;四是財政資金投入有保障,2023年底前可確保開工建設,2024年底前可建成投入使用的項目。
省教育廳將聯合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建廳等部門,嚴格審核并遴選提出100所縣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項目”建設名單,按程序報請省政府批準后實施。
各項目縣(市、區)住建部門要將“徐特立項目”納入重點監督范圍,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并努力打造成優質工程;管好財政的“錢袋子”,明確省級專項資金必須專款專用,對發現違紀違規招標、質量安全事故等情況的,一律取消項目資格,并追回省級專項資金。
不僅要建好,更要辦好
“‘徐特立項目’學校不僅要建好,更要辦好,辦出質量、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王玉清介紹,該項目不僅被列為2023年省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和省重點建設項目,還被納入省“打好重點民生保障仗”重要內容;不僅有高規格的省工作專班專門調度,還有教育、發改、財政、自然資源部門和住建部門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目的就是要把這項民生實事辦好、辦實、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方案》明確,項目建成后,省教育廳將通過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以及“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網絡名師工作室”等項目,傾斜支持學校配優建強教師隊伍,確保項目學校有“好校長”“好教師”,確保培養出一大批“好學生”。
同時,通過在教育信息化專項資金中傾斜安排,支持學校提高信息化水平;通過組織優質學校對口幫扶等措施,提高學校辦學質量;指導學校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有利于立德樹人的育人機制和教育教學模式,不斷推動學校內涵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