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滾動 > 正文

當前熱議!差異化發展讓茶葉變成“金葉子”

來源:經濟日報2023-04-15 06:20:16

上圖 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滿鄉的茶園郁郁蔥蔥,一片片新芽翠綠欲滴。 符莉晶攝


(資料圖)

右圖 五指山市水滿鄉村民在采茶。 (資料圖片)

日前,作為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中國紅茶消費發展論壇暨五指山雨林紅茶文化日舉辦。

近年來,海南省五指山市茶產業立足綠色、有機、生態發展方向,不斷提升一產、做好二產,同時將文化與茶產業進行融合發展,積極謀劃建設水滿雨林茶產業園,筑巢引鳳,初步實現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勢頭。2015年11月,“五指山紅茶”獲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2022年6月,五指山市水滿鄉成功獲批“水滿鄉雨林茶園特色產業小鎮”。

茶葉種植面積逐步擴大

五指山茶久久飄香,得益于制茶技藝。隨著五指山紅茶制作工藝的升級,2021年,黎族傳統制茶技藝正式被納入五指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手工制茶是辛苦活,更是技術活。如揉捻茶葉時要精準把握力度和分寸。”來自五指山的茶匠王丙勝在6年的制茶時間里,練就一身過硬的“茶功夫”,在揉捻過程中使茶汁溢而不成滴流,茶葉形成光澤油潤的外觀。

五指山作為海南大葉種茶的故鄉,也是“華夏第一早春茶”生產地之一。五指山早春茶的上市時間比我國其他地區早1至3個月,加之冬春季少病蟲害,養分高,出產的茶葉更為香醇。

“早春采摘的茶葉都是獨芽,也是茶葉中最嫩的一種。”五指山茶葉協會會長鄭麗娟介紹,在芽葉采摘方面,以飽滿鮮嫩、勻稱整齊為主,保證制作早茶原料的優秀品質。

五指山是海南省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區和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屬典型的低緯度、高海拔的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多雨多霧,光、熱、水資源豐富,土質微酸、土層深厚肥沃,是中國最南端的高山云霧茶葉產區。

云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云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院原院長邵宛芳認為,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氣候的滋潤,成就了五指山茶葉的優良品質。

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中心副主任方宗壯表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栽培的茶樹品種有600多個,經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的茶樹良種有76個,海南大葉種位列其中”。

隨著海南大葉茶為更多愛茶人士所識,其種植面積也在逐步擴大。目前,海南全省茶葉種植面積3.5萬畝,其中海南大葉茶種植面積約1萬畝,多分布在五指山、白沙、瓊中、定安等市縣。

茶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

在五指山椰仙水滿香有機茶觀光園,抬眼望去群山環繞,一棵棵茶樹枝葉飽滿。園區內有不少游客正在向采茶人員學習采茶,13歲的中學生王子軒邊采茶邊問工作人員:“這茶葉采下來就能喝嗎?”“不能喝,茶葉還要經過嚴格的篩選、烘干、殺青、手工整形風選等多種程序,精心制作而成的茶葉才好喝。”工作人員回答。

“我最中意的就是五指山紅茶。今天帶孩子過來體驗采茶,再買幾罐茶葉回去送給朋友,讓朋友們也嘗嘗春天的‘味道’。”從廣東自駕來旅游的陳正標告訴記者。

2015年3月,五指山市茶葉協會正式成立,同年11月,國家主管部門批準對“五指山紅茶”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2020年,五指山紅茶入選中歐地理標志第二批保護名單,2022年獲得海南省區域公用品牌。目前,五指山茶葉注冊商標235個,椰仙、蘭貴人、水滿紅、水滿潤紅、苗綠香、五指紅、遠航紅、妙自然等優質品牌紛紛涌現。

“目前,五指山市委、市政府正全力打造水滿茶產業園,依托水滿鄉獨具特色的茶產業資源優勢,以水滿鄉空間規劃為主、融合投融資規劃和水滿茶業現代產業園建設,打造一批茶博物館、茶加工體驗區、茶文化休閑區、茶產品展銷區等綜合體,不斷提升五指山紅茶品牌價值,加速構建國內領先的茶葉品牌建設與使用體系,創建高質量的五指山紅茶區域公共品牌。”五指山市副市長孫菁說,同時借助“茶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辦好各種展示、展銷、品茶、采茶比賽等旅游活動,讓茶文化與旅游資源形成良性互動。

實現產業差異化發展

憑借特殊的地理條件,五指山市水滿鄉種植的大葉種茶味甘清甜,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葉子”。

“我們積極發展特色茶產業并推出一系列鼓勵茶產業發展的相關措施,如無償向茶農發放茶苗、有機肥,扶持茶企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工設備購置以及組織開展茶葉種植管理技術培訓等。”孫菁表示,截至目前,五指山市茶葉種植總面積約為9850畝,開采茶園面積達7729畝,產量達到319噸,產值約1778萬元,紅茶產業已經成為五指山市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之一。

五指山市在結合五指山獨有生態、政策和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獨具特色的茶產業發展路徑,以“小而美”為定位實現茶產業差異化發展,重點突出“精、美、早、特、高”的特點,充分挖掘小產區稀缺性價值,逐步實現高品質、高價值、高端品牌定位。

2022年,水滿鄉雨林茶園特色產業小鎮建設輻射帶動農戶1000人,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小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萬元。

“接下來,我們將充分發揮五指山茶產業種質資源、生態環境、產品特色、民族文化等優勢,挖掘海南大葉茶的優異特性,按照‘小而美、美而精’的發展思路,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之路。”五指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培仕表示,未來將以“農旅融合富美田園”為抓手,結合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高質量規劃建設以五指山紅茶標準加工廠、五指山紅茶博物館、茶科技體驗應用中心等為重點項目內容的產業園,為茶企和茶農搭建交流合作平臺,促進茶葉增效、茶農增收。 (經濟日報記者 王 偉)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