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沙兆華
每一次號令,都是困境中的生命在召喚;每一次行動,都為了托起生命的希望。
“起飛,出發!”2月8日20時,7名湖南省紅十字藍天救援中心(以下簡稱“藍天救援隊”)的專業救援隊員,與全國藍天救援隊隊員一同從武漢登機,飛赴土耳其,馳援當地抗震救災。藍天救援隊隊長金燦、副隊長侯翼均在隊列之中,2人都是退役軍人,彰顯臨危不懼、沖鋒在前的軍人本色。
(相關資料圖)
奮戰9天,轉戰3個城市;時間最長的一次救援連續36小時沒休息,徒手刨救幸存者……金燦、侯翼與隨后增援的退役軍人隊員尹風杰,參與了4位幸存者的救援,完成了600多次廢墟生命探測,搜尋出20多位罹難者,在國際救援中展現了中國退役軍人的風采。
這不是藍天救援隊退役軍人隊員第一次參與國際救援。在柬埔寨抗疫、尼泊爾地震等救援現場,他們都身先士卒,跟時間賽跑,為生命接力。
藍天救援隊,是一支由民間力量組成的救援隊伍。在隊長金燦看來,正因為隊伍的骨干力量是退役軍人,才讓這支隊伍有了軍人的精氣神,成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民間特種部隊”。
“我是名退役軍人,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是軍人的天性。”2000年,金燦退役回到長沙。在參與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援時,看到家園被毀,體會到生命脆弱,激發了他成立一支志愿救援隊伍的想法。2010年,“藍天救援隊”正式成立,金燦擔任政委。隊伍從當初的18人,壯大到如今的191人。在金燦的召集下,20余名退役軍人成為中堅力量,擔負起抗洪搶險、水上打撈、地震救援等急難險重的任務。
每一次救援,都是一次生死的奔赴。從玉樹、雅安地震,到湖北監利“東方之星”沉船、深圳山體滑坡、浙江麗水泥石流、河南抗洪搶險,再到省內的各類救援任務,退役軍人已參與到近千次的跨省、省內救援中,為200多條生命打開了“通道”。
2021年,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災害,藍天救援隊退役軍人隊員肖文杰、鄧海楠、楊華、譚立第一時間奔赴災區,轉移當地群眾,托起生命的希望。
抵達新鄉市牧野區時,眼見不少群眾已落水,隊員譚立跳入湍急的水流,托舉起1名老人和2名孩子后,已累得筋疲力盡。當他成功營救第4人后,已無力爬上救生艇,隨著洪流漂到很遠的地方才被救上岸。
嚴訓礪精兵。醫療急救、水域救援、野外生存……為增強隊員們的業務能力,藍天救援隊利用周末和夜間休息時間,每月進行4次業務訓練或技能培訓。根據每名退役軍人隊員的特長,先后組建了繩索救援、山野救援、無人機救援、心理救援等專業隊伍。“從單打獨斗到組隊救援,經過不斷實戰救援歷練,成長為一支鋼鐵般的隊伍。”金燦表示。
3月初,這支隊伍又到平江幕阜山開展野外搜尋拉練。隊員們自帶干糧、帳篷和睡袋,在密林里徒步近百公里。他們說,這樣的野外訓練已經習以為常。因為只有平時加強訓練,鍛造本領,才能在突發危難中,成為“生命之光”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