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視頻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曾雅琳 周艷紅 沙麗娜 實習生 王昕
“醫生,無論用什么辦法,都請試一試。我愿意盡一切可能,挽救他的生命!”婁底的蕭先生躺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重癥監護室中,沒有聽到妻子易女士這席用情至深的話。醫院心血管外科重癥監護中心主任陳金蘭卻感受到了其中的力量與期盼,她知道,病床上這個41歲的男子,不僅是患者,還是兒子,是丈夫,是父親。
醫護盡全力救治,羅女士溫柔陪伴,緊緊握著丈夫的手,陪他說話,鼓勵他不要放棄,成功度過90天的“至暗時光”。4月10日,蕭先生康復出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12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聯系上羅女士,聽她講述用愛創造奇跡的故事。
腎移植后,他感染重癥肺炎呼吸衰竭
幾年前,蕭先生被發現患有腎病,功能衰竭嚴重,吃了2年的藥物治療,又接受了7個月的血液透析。
2022年5月28日,蕭先生在湘雅二醫院接受了腎移植,因排異反應嚴重,數次入院。2023年1月8日,因幾度出現心跳呼吸驟停,蕭先生轉入該院心血管外科重癥監護中心進行搶救。面對蕭先生的“大白肺”,醫生積極治療,可其心、肝、凝血功能等指標相繼報警。
“醫生把老公的病情告訴我,我好慌,只想盡一切辦法救他!”易女士找到陳金蘭,最終決定使用“救命神器”——人工肺ECMO來維持呼吸,為丈夫贏得治療的時間,一場生命的拉鋸戰隨之打響。
鎮痛鎮靜、消毒、置管、管道連接、膜肺運轉、生命體征監測……ECMO成功運轉。暗黑色的靜脈血經過人工心肺被氧合成鮮紅的動脈血回輸體內,氧飽和度從60%立即上升至90%。易女士癱坐在椅子上,慶幸丈夫的生命,暫時保住了。
ICU中的溫柔陪伴,家人是康復的動力
雖然暫時搶得一線生機,但接下來的救治無比棘手。腎衰無尿,幾乎沒有免疫力,營養、康復、心理,無數難關等著闖。“家人是患者康復的動力。”在醫生的建議下,易女士進入ICU陪伴丈夫。
丈夫躺在病床上,身體連接了很多管子,易女士聽著各種儀器運轉的聲音,握緊了他的手。“我給他按摩,捏腳捏手,陪他聊天。”易女士一個人自言自語,讓丈夫聽5歲兒子呼喊“爸爸”的聲音,播放兒子在幼兒園的視頻……
“人雖然昏迷著,但儀器數據顯示他有反應,心跳的速度會改變。”發現自己的陪伴與鼓勵丈夫有感應,易女士很開心,每天更早趕到醫院,晚上盡量晚回租的房子。農歷新年,易女士把兩個孩子和公公婆婆都接到長沙,一家人定期去醫院看望,與病床上的丈夫分享生活點滴。家人的愛讓蕭先生的康復效果加倍,他慢慢醒過來,逐漸康復。
溫情背后,醫護也不斷在努力。進入ICU的第35天,蕭先生呼吸不再急促,肺順應性開始好轉,“白肺”竟然開始吸收。第47天時,蕭先生成功撤除ECMO,救治取得階段性勝利。
90天救治成功出院,康復之路很長會一直陪他
經過90天的救治,ECMO成功撤離。此時由于長期臥床機械通氣,蕭先生的兩條腿已經不能自己抬離床面。易女士并不氣餒,配合呼吸治療師、心肺康復師,循序漸進地為丈夫促進康復并鍛煉自主生活能力。
“加油,你可以的!”“今天踩單車更快了!”“真好,站立的時間更久了!”一聲聲鼓勵聲中,蕭先生漸漸好起來,四肢肌力不斷增強,自主運動恢復良好。從臥床到扶坐,再到站立,終于看到“重生”以后的世界——春暖花開、鳥語花香。
4月10日,蕭先生出院回到婁底。自2022年5月腎移植來到長沙,他已經10個多月沒有回家。
“老公,這個氧氣瓶你要適應一下,以后我們在家里做康復。”4月12日上午,易女士扶著丈夫在家里散步,安慰他適應便攜式制氧機。
“腎功能還是不好,還需要做透析,以后可能還要再一次腎移植,我們的路還很長。”易女士語氣堅定,“一家人都在努力向前,今后也會一直陪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