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殯葬禮儀師殷德九:殯葬是另一種形式的生命教育 全球微頭條

來源:華聲在線2023-04-05 16:27:26

華聲在線4月5日訊(實習生 谷偉 楊婉怡)4月5日清明節,長沙縣唐人萬壽園內,殯葬禮儀師殷德九身穿黑色正裝,表情肅穆,小心翼翼地擦拭著墓碑,正為無法來到現場的逝者家屬獻上鮮花,寄托對逝去親人的哀思。一如往常,每年的清明節,殷德九都在繁忙中度過,不知不覺,已走過了八個年頭。


(資料圖)

“最近有點忙,還得打一個電話安排工作,麻煩你們等一下。”進入四月,陵園的掃墓業務開始增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殯葬禮儀師殷德九接連接聽了三個電話。一位老人向工作人員反映自己女兒墓碑上的瓷磚照片有破損和脫落的跡象,殷德九接連電話告知同事墓地具體位置,請同事馬上前往處理。在安排好工作后,采訪才得以繼續。

殷德九正在接受記者采訪。(楊婉怡攝)

眼前的殷德九,一身白色襯衫配西裝,系著黑色領帶,言語間,滿懷著對逝者的尊重。在他看來,親人的離世不僅是記憶深處中一時的暴雨,更是會伴隨一生成長的潮濕。在清明節這一天,這種魂牽夢縈的悲思徹底傾瀉,無需掩飾。

“我們會協助客人祭掃,并為少部分客人提供代客祭掃服務。”殷德九告訴記者,親屬一般會在清明節前往墓園探望親屬,但部分客人身居外地無法到場,萬壽園為此推出了代客祭掃服務。去年清明節殷德九就接到了13位客人代為祭掃的請求,擦拭墓碑上的灰塵、掃落石磚上的樹葉、擺放上鮮花和果品、鞠躬致意。因不提倡燃放煙花爆竹和焚燒紙制品,前來祭掃的家屬依據親人生前的愛好會在香爐上擺放上香煙,或用水桶帶來活魚,并擺放香蕉、蘋果、梨子、雞蛋等貢品。“今年也在陸續接到請求,一會也需要趕緊去安排。”殷德九說道。

親屬祭祀供奉的活魚、鮮花、雞蛋、水果等物品。(谷偉攝)

“其實我大學最開始學習的是禁毒專業,走入殯葬行業,多少有點緣分。”殷德九告訴記者,在考入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時,他就讀的是禁毒相關專業,光榮入伍返校后原專業被撤銷,他抱著對殯葬的好奇心便進入了這個專業。

作為殯葬禮儀師,殷德九從學習到逐漸專業地布置祭奠靈堂、選擇喪葬用品、主持告別會等。不可避免的是,在這樣的儀式中,這個職業也曾讓殷德九感到十分揪心。“記憶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家庭里的媽媽去世了,年紀還小的孩子懵懵懂懂地看著家里人哭作一團,小孩子還不懂發生了什么,但我們大人明白他再也沒有媽媽了。”說到這時殷德九的眼睛里淚花閃爍。

也正是如此,這個職業的意義在殷德九心里逐漸升華。從業八年來,殷德九累計告別過千余名“逝者”,是他們生命最后的擺渡人。在殷德九看來,殯葬是另一種形式的生命教育。殯葬儀式是入葬前的最后一個環節,讓親屬在告別會上宣泄情緒。殯葬生命禮儀是一次生命的對話,不僅表達對逝者的尊重和追思,也讓逝者得以安息,生者得以慰藉。“舉辦告別儀式是讓親屬接受逝者離世的事實,我作為禮儀師也見證了很多生死離別,明白了生死面前無大事。”殷德九說道。

逝者親屬對殷德九的服務表示感謝。(谷偉攝)

“一點也不后悔進入這個行業,現在回想當初的選擇更加覺得自己選對了。”殷德九告訴記者,現在整個殯葬行業越來越正規,標準化和體系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生老病死不可避免,這個職業充滿了對于生命的敬意,也不可能被淘汰。如今,他已經有了一個兩歲半的孩子,也曾有人詢問過他教育的問題,如果未來孩子自己想要進入殯葬行業,他作為父親非常支持。隨著社對殯葬行業的“有色眼鏡”逐漸褪去,殷德九也對自己的職業充滿自豪與認可。

(一審:王一辰?二審:蔣俊?三審:文杰)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