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金燦燦的油菜花開滿三湘大地,美不勝收。人們在看花、賞花的時候,很難想象,這朵小小的黃花去年竟給湖南帶來了500億元產值。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游客在油菜地里拍照、游玩。圖片來源:新湖南。)
稻油輪作,一畝油菜可肥3畝水田
湖南的地理和氣候都十分適合油菜生長,只要在房前屋后撒上一把籽,春天就能收獲一片油菜花。
湖南油菜種植歷史悠久,清代就已普遍種植。效益也可觀,油菜主要利用冬閑田地種植,畝產效益與一季水稻相當。
油菜還能肥田。湖南民間有個說法:種1畝油菜可以肥3畝水田。
這一說法有科學依據。“油菜院士”官春云告訴侃財君,1畝油菜可產100多公斤菜籽和300至500公斤生物質,菜籽榨油后菜餅可肥2畝水田,其他生物質殘留在水田中,亦可肥1畝水田。
據侃財君了解,我省有很多地方專門種植油菜用來肥田。
適合種、效益好,這么好的事,湖南人當然不會放過。
近年來,湖南大力推行稻油輪作,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成為全國油菜主產區和優勢生產區。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將油菜納入十大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進行重點培育。
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洞庭湖區、大湘西山區、湘東中南丘陵區三大油菜主產區,去年全省夏收油菜約2083萬畝,油菜籽產量約244萬噸,全省油菜全產業鏈產值約500億元。今年,正朝著2500萬畝的種植目標邁進。
(2023湖南油菜花節南縣主會場。圖片來源:華聲在線。)
陌上花開,農民的口袋鼓起來
3月開始,常德市鼎城區十美堂鎮紫流村變成了一片花海。4個10多米高的瞭望臺和1000多米長的觀景棧道分布在全村8000多畝油菜地里,各地游客涌進觀景棧道觀賞、拍照,笑聲不斷。
3月9日,2023湖南油菜花節正式啟動。陌上花開,農民的口袋也鼓起了。
紫流村已連續多年舉辦油菜花節。去年油菜花節期間,全村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截至目前,今年油菜花開期間,已為全村戶均帶來收入近1萬元。
益陽高新區謝林港鎮謝林港村去年嘗到了油菜花旅游的甜頭,村民在田間“繪制”的12幅豐收系列大型漫畫,吸引游客3萬余人次。
今年,謝林港村開發出花海小火車、兒童游樂園、農耕體驗研學基地、科普中心等項目,打造集觀光、農耕體驗、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鄉村旅游景點。
南縣作為湖南優質油料主產區,已形成集菜用、油用、觀賞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油菜種植體系。今年油菜花節期間,打造出“羅文涂鴉七彩油菜花海”和“百里十萬畝油菜花海長廊”,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中國工程院院士官春云在查看油菜長勢。圖片來源:新湖南。)
全身是寶,形成產業全鏈條
“油菜全身是寶!開花能賞玩,結籽能榨油,榨完油后精加工的菜餅、皂角能做肥料。”湖南金健植物油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侃財君。
據侃財君了解,油菜籽精加工后產生菜餅、菜粕、菜蛋白、有機肥料等。
目前,全省已形成油菜產業全鏈條。去年,全省規模以上油脂加工企業發展到292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59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8家,標桿龍頭企業1家,道道全、長康實業等企業躋身全國食用油加工企業“50強”。
拉長產業鏈,油菜成了“富民產業”。益陽高新區謝林港鎮采取“產學研”融合方式,引進從事油菜種植研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官春云團隊最新成果,配套建設油菜冷鏈車間、油菜全產業鏈開發運營平臺、特色農產品體驗中心,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拓寬市場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作者 奉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