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華聲在線2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周倜?通訊員?梁輝 文俏程)我國約5000萬成人遭受便秘困擾,70歲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達23%,80歲以上達38%……如何推動我國結直腸肛門外科進一步發展,減輕更多病患的痛苦?今天上午,“第17屆(2022)全國結直腸肛門外科新技術新進展研討會”在長沙舉行。來自國內百余名權威專家共聚一堂,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帶來各自臨床與科研經驗,建言獻策、碰撞思想。
便秘是一種(組)癥狀,表現為排便困難和(或)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硬。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排出困難、排便不盡感、肛門直腸堵塞感、排便費時和需輔助排便;排便次數減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為6個月。
根據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發布的《中國慢性便秘專家共識意見(2019)》顯示,我國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為4%~10%。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便秘的患病率逐漸升高,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在研討會上,不少與會專家紛紛呼吁應重視“慢性便秘”這一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健康和生活的疾病。
近年來,湖南省人民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在慢性便秘的研究和診治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為本次研討會的承辦單位,該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主任肖志剛帶來了經驗分享,并講述科室團隊近年來積極探索、不斷精進結直腸肛門外科良惡性疾病的手術治療案例,以及多臺高難度腹腔鏡微創手術及機器人手術背后的故事及經驗。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醫師協會肛腸醫師分會肛腸疾病專家委員會、湖南省醫學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主辦。大會期間,中國醫師協會肛腸醫師分會肛腸疾病專家委員會學術年會、湖南省肛腸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年會及質控培訓會、湖南省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年會、湖南省結直腸肛門疾病手術演示直播周也同步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