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視頻?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黃亞蘋 實習生 盛濤
“胡爺爺,你的飯送到了,給您放在餐桌上,趁熱乎著趕緊吃。”12月20日11時許,長沙外賣員袁可準時抵達位于長沙市天心區冬瓜山社區的胡爺爺家中,送上了一份熱氣騰騰的午餐,“還有兩個老人的飯沒送,今天就不進來坐啦。”
【資料圖】
(圖說:袁可正在給獨居老人送餐。 視頻截圖)
外賣員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行業,每日的午高峰、晚高峰也是外賣員單量最多、最賺錢的兩個時間段。從今年9月起,“00后”的袁可為了照顧轄區內的3名獨居老人,每天上午11點準時關閉騎手的接單系統,直到給3位老人送完飯后再重新回歸外賣小哥的送餐隊伍中。
獨居老人出行不便,他免費跑腿
“小袁,你來了呀!”聽到熟悉的吆喝聲,86歲的胡爺爺從扶手椅上起身,步履蹣跚地走到門口,接過午飯后順道給袁可交代了一個“小任務”,“我在外面撿了點廢品,你平時在路上跑得多,麻煩你幫忙看看有沒有上門收廢品的人。另外,你最近也要注意身體,小心生病。”
簡單寒暄幾句,袁可又馬不停蹄趕往沈奶奶和另一位盲人爺爺的家中。臨近12點,袁可才重新打開騎手接單系統,此時已錯過中午的送餐高峰,送了幾份快餐后,午高峰結束了。14時許,袁可才吃上中飯,“辣椒炒肉、炒包菜,外賣員的午餐都是隨便對付下。”
今年9月,位于長沙市天心區的餓了么保利國際站點接到一份特殊的求助訂單:轄區有幾位獨居老人無人照顧,社區想號召站點員工無償給幾位老人送餐。00后的袁可未經思索,便將送餐這件事攬在手里,“我爺爺去世較早,奶奶一個人在家里,照顧他們就像自己的爺爺奶奶一樣。”
(圖說:袁可正在給獨居老人送餐。 視頻截圖)
愛心傳遞,希望更多人加入志愿送餐隊伍
“我第一次給胡爺爺送餐時,他坐在家里一動不動。”回憶起3個月前首次將愛心午餐送上門的場景,袁可感觸頗深。往后,只要當天外賣訂單任務不重,袁可也會進門陪老人家們嘮嘮家常,跟他們說說外面最近又發生了哪些新鮮事。
3個月的相處,袁可與三位老人成了沒有血緣關系的親人。“給沈奶奶送飯,她經常會主動提出要拿幾個蘋果、幾個土雞蛋給我吃;每次都叮囑我騎車要慢一點,要好好照顧自己。”袁可表示,獨居老人往往缺乏陪伴,可能每天與送餐志愿者簡單的寒暄,就是他們唯一與外界溝通的機會,“胡爺爺就總說,沒人陪他聊天心里挺郁悶、挺煩贊的。”
記者了解到,袁可為老人們送上門的餐食,來自天心區政府統籌的“銀發族老年餐廳”。在這家養老服務餐廳內,12元便可吃到三葷三素或兩葷兩素一湯的營養午餐。“有條件的老人去餐廳吃,行動不便的老人由志愿者送上門。”如今,從老年餐廳到三位老人家中的路,袁可來來回回走了上百遍,他也呼吁能有更多志愿者加入送餐隊伍。
(一審:朱蓉? 二審:黃京 三審:周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