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張永宏 張磊 記者 黃艷)近年來,咸陽市三原縣強化對社會評價考核工作,不斷創新民意問詢、民意監督、民意反饋等機制,通過豐富民調載體及方式,深入群眾廣納意見,傾聽民眾真實心聲,探索完善更加公正、有效的社會評價體系,不斷激勵各級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做到知民意、解民憂、暖民心。
民意問詢求真實。在以往電話民調的基礎上增加“上門民調”,不定期聯合督查室、農業、教育等民調涉及部門入戶走訪,變滿意度評價為問卷問詢,收集群眾對就業、農業、教育、醫療等方面的真實意見。在半年考核時增加民意測評環節,由全縣10個鎮(街道辦)分別召集鎮級“兩代表一委員”和群眾代表,填寫群眾滿意度調查問卷,針對和民生息息相關的一系列問題,對各鎮(街道辦)服務情況進行打分;縣級部門評價由部分縣級“兩代表一委員”對全縣各部門履行職責、服務水平等20個方面,進行打分。
民意監督重質量。聘請數名群眾代表、“兩代表一委員”為民意監督員,下沉基層一線隨時聽取群眾聲音,進一步加大群眾的參與度,增強社會評價體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確保解決問題的實效性和考核評價單位的準確性。完善《關于提升民調工作質量的實施方案》,規范民意監督員日常管理及進入和退出機制、考核機制等,明確民意監督員工作職責;結合實際開展業務培訓,提升民意監督員的履職能力和業務水平,初步建成精簡高效的民意監督員隊伍;每月收集一次走訪臺賬,每季度對臺賬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對業務內具有可查性和可能性的問題,列入臺賬及時處置,對業務外的問題匯總后移交給相關職能部門,及時將處理結果反饋給群眾,獲得群眾普遍認可。
民意反饋促發展。定期開展“兩代表一委員”視察、交流座談等活動,將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傳達到群眾中去,把基層社會動態和群眾所思所想反映上來,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工作、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問題,真正發揮代表作用;針對群眾對各項方針政策的理解程度、群眾反饋問題、視察發現問題進行核實匯總分解,進一步聚焦和抓住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真正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針對“馬上就辦”平臺、網絡輿論反饋的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頭望”、再落實,“開門納諫”匯集民智,倒逼各部門主動作為、全面發力,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