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女性 > 正文

保定市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總產量達到18.01億公斤

來源:河北經濟網2022-08-09 09:46:28

近日,從保定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該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三夏”工作,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種、藏糧于民,努力實現“良土+良種+良法+良機”系統集成,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量達到18.01億公斤。

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保定市夏糧播種面積413.26萬畝,畝產435.79公斤,總產量達到18.01億公斤,播種面積和總產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小麥播種面積403.83萬畝,畝產438.33公斤,總產量17.70億公斤,實現播種面積、總產量、單產“三增長”,成為該市農業經濟發展的又一亮點。

為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堅決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保定市主動謀劃、綜合施策,把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來抓。

應對農資市場價格上漲形勢,該市及時發放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確保政策足額兌現到戶;全面實施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自然災害保險,財政補貼應保盡保;開辟新險種,為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戶全部購置價格收益險;落實中央、省種植補貼,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每畝補貼200元;籌措落實農業節水灌溉補貼資金,降低糧食種植成本,保障種植戶收益;落實2022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根據市場形勢及時啟動收購,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保糧食增產豐收關鍵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策略。對此,該市實施科技壯苗行動,積極應對去年秋汛對小麥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以“促弱轉壯、保穗增粒穩粒重”為目標,重點抓住小麥返青、拔節、灌漿三個關鍵生育期,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努力把晚播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為夏糧豐收打下基礎。同時加大種業科技創新,選育、引種、推廣綠色高產優質糧油作物品種,實現主導品種良種全覆蓋,解決了品種“多亂雜”現象,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達到45%以上,農業生產不斷向高產穩產、優質高效、節本增效方向發展。另外還加大集成技術的推廣應用,著力抓好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推廣小麥機械化密行勻播技術,進一步挖掘科技增產潛力,依托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平臺,努力將專家產量轉化為農戶產量,示范產量轉化為大田產量。今年望都縣的小麥高產創建示范,畝穗數達到58萬,種管收全程機械化,創造了保定市畝產803.1公斤的歷史最高紀錄。

為強化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夯實糧食安全基礎,保定市嚴防死守耕地紅線,既穩耕地面積,又保耕地質量。一方面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建立了撂荒地排查常態機制,保障糧食生產用地需求;另一方面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結合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金屬污染耕地和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的綜合治理,改善糧食主產區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加快建成一批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448.7萬畝,比2021年新增48.7萬畝,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夯實了基礎。

夏糧收獲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仗,為確保夏糧豐收到手,保定市提前準備,統籌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夏收工作,區分風險等級,按照“分類施策、錯峰作業,具體情況具體解決”原則,制定了“三夏”應急工作預案,對農機供需精準調度、科學組織跨區作業、對農機手進行多輪次業務培訓、組建應急機收作業隊伍,全力保障夏糧適時收獲、顆粒歸倉。小麥機收進度快于去年和常年,機收損失率控制在2%以內,實現了適期收獲、顆粒歸倉。( 王威)

最近更新